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12月1日報道:受到中國房地產市場高投資回報率和中國穩健的經濟走勢的吸引,越來越多的外資機構投資者正加緊涌入中國房地產市場的步伐,尤其是以參與項目開發的形式進入中國的二三線城市。
據商務部周二公布的數據顯示,11月共有114家外資房地產公司向商務部外資司報備成立新公司,增資或者以并購的方式進入中國,該數量是10月份的2.71倍。其中很大一部分的外資房地產公司把項目公司設在了中國的二三線城市。
高力國際華北區咨詢與研究部經理謝靖宇說:“外國公司在中國的小城市仍有很好的投資機會,他們試圖增加通過多元化投資類型和地域來降低風險。”
中國民生銀行地產金融事業部總裁楊毓近日在新地產金融年會上表示開發企業可向有產業支持的二、三線城市擴大投資,并建議利用當前金融市場活躍、資金成本較低的有利時機,加快融資。
今年前10個月,房地產市場實際利用外資同比增長了48.04%,僅10月份的新增額度就達到87億美元。
第一太平戴維斯華北區投資部董事紀綱認為,外商選擇進入房地產的開發環節,主要是受到高回報率和相對穩定的市場環境的吸引。
紀綱說,在中國,開發住宅的平均投資回報率大約在25%,而整棟交易近來的收益率一般很難超過10%。國際著名評級機構穆迪在周二公布的一項報告中表示, 雖然預計2011年房價會出現下滑,但他們仍然對中國房地產市場保持平穩樂觀的看法。
“到目前為止,政府出臺的房產調控措施已經起到了明顯的效果。穆迪認為2011年其房地產投資組合的合同銷售額(綜合了銷售價格和銷售量)很可能下降15%到20%,”穆迪助理副總裁曾凱文說。
“對于我們評級的大部分開發商來說,目前的情況還是可以的,”曾凱文講到,“所以,對于房地產行業平穩的預期仍然是恰當的。并且我們認為,目前不會出臺更為嚴厲的調控政策。”
此外,到目前為止,中國政府還沒有對國外機構投資者參與房地產的開發環節加以限制。
紀綱表示一方面,由于整個房地產開發持續時間較長,流入房地產開發環節的資金不應該被看作是熱錢。另一方面,開發環節資金的注入可以幫助提高房屋供應量,從而緩解房價上漲的壓力。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和國家外匯管理局在11月共同印發了《關于進一步規范境外機構和個人購房的通知》規定,境外個人只能在境內購買一套用于自住的住房,而境外機構只能在注冊城市購買辦公所需的非住宅房屋。但該規定并未對主營投資業務的外國公司加以限制。
此外,越來越多的外國房地產基金開始將目光投向中國的零售物業,相信內需的增長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
英文原文請見:http://www.tsdianying02.cn/cndy/2010-12/01/content_11632939.htm。特別說明:因中英文寫作風格不同,中文稿件與英文原文不完全對應。(中國日報記者 胡園園 編譯 陳佳 編輯 潘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