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要舉辦一場大型的運動賽事從來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從安排場地到售票到頒獎儀式上演奏什么音樂,每一個環節都可能讓人頭疼。而現在亞運會組織者面對的問題就是,那些他們可能從未聽說過的項目。
本屆亞運會不僅擁有14項非奧運項目,更有一些是從未登錄過中國的體育項目。除了全球都樹枝的羽毛球、籃球、帆船、自行車賽等項目,將會在周五開幕的2010廣州亞運會上也會有卡巴迪、藤球、滑輪溜冰等項目的悉數登場。
在亞運會上,非奧運項目的融入體現了各國的特色并能更大程度地激發參與度。廣州亞組委競賽部常務副部長李乃鎮說,與奧運會不同,亞運除了競爭,更是一個展示亞洲各國引以為豪的、具有民族特色的體育項目的舞臺:“我們希望能把亞運會辦成全亞洲人民的盛大節日,并且通過增添非奧運項目的方式,促進競技項目和群眾運動的協調發展。”
廣州亞組委競賽部另一位常務副部長許建平則坦言,在今年的亞運會中,非奧運項目的比例高達23%,而有些項目舉辦起來確實有困難:“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主辦亞運會比奧運更難,因為中國的組織者對于一些在中國知名度和流行度都不高的非奧運項目并不熟悉,比如:板球、卡巴迪。”
在這樣的情況下,盡早規劃就是使得這些非奧運項目能與其他奧運項目一起順利運作的關鍵。許建平說:“為此,我們將亞洲運動聯盟的相關專家邀請到了廣州,幫助我們一起籌備這些比賽。同時,我們也將相關項目的裁判員派往那些對于這些運動具有實踐經驗的國家。”
板球
作為此次新上榜的非奧運項目,同為男子與女子項目的板球將會在廣州亞運會首次登場。看著全新建造的廣州工業大學板球館,來自國家體育總局、此次出任亞運會板球競賽主任的張天說:“在組織正式的板球比賽上,我們沒有經驗。事實上,這也是中國的第一個標準的板球場。”
張天說,以前,中國的板球運動只是在足球場上進行的,我們也不具備正式的板球比賽場地,所以在8月亞運測試賽時,中國的板球運動員都為這個板球場而無比興奮。
來自孟加拉國的Jashim Uddin具有30年的板球場地建造經驗。7個月前,他受亞洲板球理事會的委派,來到廣州建設此次的板球場館,而如今,他每天都會到館內來走走。
“我很自豪,我是中國第一個板球場‘之父’”,Uddin說,“這個過程中充滿艱辛,因為大家有些不知所措。但是作為第一次的嘗試,這個場館相當優秀。”
在建造過程中,中國的組織者曾犯過許多錯誤,但是令他感到高興的是,他們都會聽取他的建議,并且及時糾正。
王晨曲受命擔任此次板球競賽副主任,而他本人也是對板球一無所知:“正是因為我們沒有辦板球比賽的經驗,我們就更要事無巨細地做好準備。很多事情我們不懂,但是我們不斷學習,就在不斷進步。”
亞洲板球理事會技術官員、斯里蘭卡板球隊前隊長Bandula Warnapura在11月10日——也就是亞運首場板球比賽開賽的前三天,視察了板球比賽的總體籌備情況。
“中國人學起來真快,這里的一切進展順利且井然有序。我感覺,中國人一旦想要做什么事,他們就能做好。如果板球在亞運會能取得好的效果,很快它也將出現在奧運賽場上,所以這一次處女秀是非常關鍵的。盡管這是中國第一次辦板球比賽,但我對中國的組織者們充滿信心。”
根據亞運會售票處的消息,大多數板球場次的票已經售罄,觀眾們對這項運動充滿期待。
從頭學起
卡巴迪是起源于印度和巴基斯坦的一項群眾運動,它是在本屆亞運會上中國代表隊唯一不參加的項目。卡巴迪在中國并不流行,但是,在一些南亞國家,卡巴迪廣受歡迎。
來自國家體育總局、此次出任亞運會卡巴迪競賽主任的蘇潔說:“我完全不懂這項運動,更不用說組織了。在我受命后,我做的頭一件事是在google上搜索‘卡巴迪’。”蘇潔只能硬著頭皮帶領他的團隊,從基本規則到戰術,一一從頭學起。“如果你不了解這個項目,你就不可能辦好這個比賽。所以我們首要的任務就是通過網絡、往屆亞運會、以及專家來摸透這個項目。”
幸好卡巴迪這項運動的場地要求非常簡單,就是一個13米長10米寬的長方形場地,所以組織起來難度也不高。“其實它真的很好玩,觀賞性也很強。”蘇潔現在已儼然成為了業余卡巴迪的專家。
在亞運會開賽前,亞洲業余卡巴迪聯盟派出了聯盟技術總監Prasad Rao來訓練中國的技術裁判。接下來,他們也會繼續為中國培養30位卡巴迪教練,并將這項運動在中國的中學、大學中推廣。Rao說:“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我想這項運動將會在中國大受歡迎,因為它不需要什么成本。要的只是一塊場地,哪怕是草地上、沙灘上都可以玩,所以我覺得這很適合中國,”同時,他表示,很希望中國能夠加入下一屆亞運會的卡巴迪比賽。
同樣來自國家體育總局、此次出任亞運會藤球競賽主任的高坤朋和蘇潔的想法一致,那就是在組織比賽前,先要成為這一運動的內行。高坤朋本人很懂藤球,于是他就一直向他的團隊傳授藤球的知識:“以前,我們這個團隊對于藤球的了解可以說就是一張白紙,而現在已經是一本書了。”
盡管中國早在1990年北京亞運會上就有舉辦藤球——這一來自泰國的運動的經驗,可是亞運會在這30年間的發展變化太大了,所以那一次經驗對于高坤朋和他的團隊來說,幾乎是無效的。
雖然高坤朋這些年來也一直組織著中國自己的藤球冠軍賽,但是,亞運會的要求顯然是不同的,所以籌備的一路上,他遇到了諸多問題。面對問題,他說:“經驗就是從錯誤中得來的,我對錯誤早有準備。”
盡管在籌備非奧運項目的過程中可以說困難重重,但廣州已經準備好了。而這些非奧運項目也無疑將是亞運會的獨特魅力所在,如今正為全球翹首以盼。
吳宏是一位46歲的廣州市民,他已經買好了卡巴迪比賽的票,正期待著到現場去體驗一把:“我喜歡這個運動,玩起來有趣,看起來也很輕松。畢竟是這些非奧運項目使得亞運會與其他的大型運動會——比如奧運會有所區別,只有在亞運會你才看得到這些比賽。”
事實上,為了減小亞運會舉辦成本,這也將是最后一次包括7項之多非奧運項目的亞運會了。(中國日報記者 崔佳 雷蕾 編輯 潘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