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5月12日評論版文章:中國政府正在加大力度深化行政改革,實現行政現代化。高質、有效、可靠的行政部門是構建公平、和諧社會的關鍵。隨著中國財富的增長,公眾期望從他們上交的稅務和社會保險中得到更多,每一代人都希望比他們的上一代得到的多。
行政改革是改革政府管理的重要舉措,即改變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方式,政府對帶群眾的態度,以及最重要的一點,干群關系。(目前在歐洲,包括首相在內,我們把公民看做客戶和顧客)。任何改革的關鍵都在于人,有革新者,必然會有守舊者。在中國,改革的在關鍵在于公務人員。
中國公務員的媒體形象一向不佳(世界各國皆如此)。他們經常被視為養尊處優、握有特權、利欲熏心的一群人。誠然,濫用職權、貪污腐敗、鋪張浪費的官員在中國比比皆是。但是,就我個人經驗以及事實來看,中國公共服務的運轉以及在應對某些情況時的表現,都是非常好的。更不要說中國最近在災難中的快速反應了。因此,我認為中國公務員的形象被嚴重丑化。
但是改革勢在必行。如果一個社會希望公務員能有良好的表現,就必須獎勵他們。目前,行政部門的工資水平仍然很低,這直接導致了“尋租”現象的滋生。
當前的待遇水平,是造成公務員和私營領域的人員難以互相流動的主要障礙,尤其當他們過了職業生涯的中期之后。因此,政府需要逐步提高公務員的工資待遇,同時還要使工資待遇同工作所需的技能以及公務員自身的貢獻相掛鉤。以新加坡為例,所有公務員的工資,甚至是部長的工資,與私營領域的工資水平相同。
與此同時,政府要打擊取締非法收入。北京市政府最近將公務員納入公共醫療保險體系之內,公務員醫保開始向企業職工基本醫保制度并軌,這一改革受到好評。
但是,工資待遇只是改革的一個方面。行政部門提供的服務應當更加專業化。20年前,英國政府就意識到光有通才是不夠的,就進行了這方面的革新。通才在決策中很有幫助,但是在貫徹落實中卻顯得力不從心。政府部門必須配備一支強有力的專業人才隊伍,工程師、會計師、項目管理者。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我們還必須改革與之配套的工資制度、用人機制、職業規劃等。
讓我以一例來說明中國和英國政府部門在專業人才方面的巨大差距。目前,中國社會保障正在迅速擴大以滿足不斷增多的老齡人口。社保所涉及的資金支出和老齡人口的數目都非常龐大。然而,能理解并處理這筆龐大資金的人寥寥無幾,隸屬于中國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精算部只有3名精算人才(專業技能精湛),各省的人保局就更少了,只有兩個省設有精算部。而在英國,精算部門(更加成熟和完善的系統)有130人,其中55人為合格的特許精算師。
任何正式的組織確認的缺失,都會產生新的問題,也就是工作的輪換現象。崗位輪換是行政管理重要的一環,這項制度一方面可以起到反貪作用,另一方面是公務人員晉升機制的一部分。但是崗位輪換制也有弊端,它削弱了公職人員對某一專業技能的長效學習與掌握。2個月之前,中歐社會保障改革合作項目對2007年和2008年參加過精算課程培訓的人員進行再次培訓。結果,之前參加過培訓的人員只有一半參加了本次培訓,而另一半人因崗位輪換去了新的部門,他們接受的培訓也將慢慢被束之高閣。
培訓是另一個改善政府工作的關鍵性因素,然而大多數的政府機構卻不愿在培訓方面進行投入。對于中國大多數的政府部門而言,完全缺乏整體的初中高級培訓,并且缺乏培訓意識。但對于中國普通人而言,他們更積極地投資培訓。一個月后,有1萬8千名中國學生參加特許金融分析師協會的考試。但是我懷疑,在主權財富基金和擁有自己的薪金標準的獨立的金融監管機構外,很少人愿意加入管理巨資的行政部門或是地方政府部門。
目前,公務員在中國是非常具有吸引力并極其穩定的職業,很多年輕畢業生想要加入公務員的隊伍。但是政府部門必須摒棄一種觀念——經過激烈的公務考試選拔出的人員可以轉化為出色的工作表現和高效的工作能力。相反,如果行政部門和私營部門之間的培訓支出、職業發展的差距繼續拉大,那么政府部門所處的境地就會非常危險,政府就會成為游手好閑、貪污腐敗的重災區。政府需要向公眾傳輸一種觀念,那就是21世紀的中國需要有21世紀的行政部門,杰出的表現需要資金的投入與支持。
英文原文請見:
http://www.tsdianying02.cn/opinion/2010-05/12/content_9837914.htm。特別說明:因中英文寫作風格不同,中文稿件與英文原文不完全對應。(作者為中歐社會保障改革合作項目的國際咨詢師 Grayson Clarke 編譯 劉江波 編輯 潘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