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7日推出58個標準化糧食高產高效模式,涉及玉米、小麥、水稻、馬鈴薯、油菜5大作物,涵蓋東北、黃淮海、長江中下游、西南西北地區的29個糧食生產優勢區域。
據農業部種植業司司長葉貞琴介紹,這58個模式是在總結高產創建成功實踐的基礎上,通過將各地萬畝示范片的成熟模式進行完善配套,對薄弱環節和技術瓶頸開展科技攻關,集成的區域性、標準化高產高效技術模式,希望以此推進糧食生產的規?;C械化、標準化,帶動實現農業現代化。
葉貞琴說,預計到2020年,我國城鎮化率將達到60%,相當于每年轉移近1000萬個農村勞動力。開展糧食增產模式攻關,把模式化的高產高效技術重點放在種植大戶、家庭農場、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上的推廣應用,有利于提高勞動生產率、土地產出率和資源利用率,實現規模效益,推進糧食生產規模經營的發展。
農業部確定,通過集成推廣高產高效技術模式,實現示范區域產量超過現有大田產量的20%。今年秋冬種期間,農業部將率先在河北、山東、河南、安徽4省,開展7個小麥區域性、標準化高產高效增產技術模式示范;在江蘇、江西、湖北、湖南、四川5省,開展7個油菜區域性、標準化高產高效增產技術模式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