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度大花生、馬家溝芹菜、大澤山葡萄……提起這些耳熟能詳的名優農產品,恐怕很少人會把它們與同一個縣級市——山東省平度市聯系起來。而這個市已有16個農產品通過了農業部的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登記認證,在全國所有縣級市里數量最多。
平度市委書記王中介紹,2005年以來,平度著力推進以“高標準、高品質、高科技、高產值”為主要內容的高端農業,推行了農產品品牌營銷“三步走”戰略——“三化模式”打造、“三大體系”保障和“四季節慶”推廣,培育了一大批影響大、效益好、輻射帶動強的名牌農產品。除全國數量最多的16件“地標”農產品外,還認證無公害農產品74個、綠色食品30個、有機食品19個;注冊農產品商標150個,獲得全國馳名商標2個,山東省著名商標5個。2011年,平度入圍首批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
“三化模式”打造——建設高標準生產基地
9月24日,在明村鎮大黃埠村的櫻桃西紅柿生產基地,櫻桃西紅柿合作社理事長范再森說:“合作社與青島奧森農產品有限公司合作,建設了這片2000畝的基地,實行‘五統一’管理,所產產品全部供應北京、上海、杭州等大城市。”
副市長牛潤之介紹,高品質農產品是高端營銷的基礎。對此,平度堅持走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經營、標準化生產的“三化”路子,引導優勢產業集中布局、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加快農業標準體系建設,建設了總面積達130萬畝的高標準農產品生產基地。
在區域化布局過程中,平度著力引導一地優勢主導產業做大做強,目前已建設了35萬畝糧食、35萬畝蔬菜、30萬畝花生和30萬畝果品的優質農產品基地。
平度在推進規模化經營的實踐中,著力培育了農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主體,讓其成為基地建設的主要力量。“依托新型主體,在基地內推進統一規劃、統一技術指導、統一投入品供應、統一質量標準,建立生產記錄檔案,控制化肥施肥量和農藥使用情況,從源頭上把住產品質量關。”牛潤之說。
同時,平度完善了農業技術標準體系,為標準化生產提供依據。在組織實施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的基礎上,結合本地特點,制定了優質農產品生產技術規程35項,其中1項被山東作為省屬地方標準進行了發布,12項作為青島市屬標準發布。
“三大體系”保障——確保質量無憂、暢通無阻
農業科技支撐體系、質量安全保證體系和產品市場流通體系,是平度農產品高端營銷的“三大保障體系”。市農業局局長張嫻君介紹道:“科技保證高品質,質檢保證高安全,市場保證高效流通。”
平度建立了科技人員直接到戶、良種良法直接到田、技術要領直接到人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每個村都成立了3到5人的農技服務組。近年來推廣了秸稈還田、一噴三防、測土配方施肥、低壓軟管節水灌溉、微灌管灌化等新型技術。
張嫻君說,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是關鍵一環。對此,早在2002年,平度就投入400多萬元,建立了市農產品質量檢測站,下設12個檢測室,具備了大氣、水和土壤等多項指標檢測能力;近年來,又建立起生產基地檢測室35個,快速檢測點83個;今年起,平度推行了農產品身份證制度,率先對8個市級名優農產品單位和新建15個標準化生產基地安裝了QR二維碼追溯軟件,實現了農產品的網絡追溯。
打通兩個農產品營銷渠道。一是市場建設,平度已建設了11處產地批發市場,培育農業經紀人和運銷大戶4100人(戶),年交易量可達250萬噸。二是推進農超對接等,目前已與31家超市、酒店、企業、學校等建立了合作關系,年銷售量達1.2萬噸。
“四季節慶”推廣——用“高名聲”換“高收益”
8月31日,第27屆平度大澤山葡萄節開幕,整個節會將持續到10月31日。“今年老天爺做美,俺家的葡萄個個又大又圓,5塊多錢一斤的批發價,仍是搶手貨。照這樣算,俺這10畝葡萄,純收入能過10萬元。”尹家村農民于海花說。
加強農業品牌化建設,用農產品的“高名聲”,為農民換來“高收益”,是平度推進農產品高端營銷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四季節慶”推廣是一項典型舉措。平度自2006年起,每年舉辦春季云山大櫻桃節、夏季明村西瓜節、秋季大澤山葡萄節、冬季馬家溝芹菜節“四季節慶”活動,整合名優農產品,統一策劃推進,樹立品牌形象。近年來,又新增每年舉辦舊店蘋果交易會、大花生交易會、肉牛交易會、仁禾大姜博會等“四會”活動,深化農產品品牌化運作。
同時,平度著力拓寬農產品品牌宣傳渠道。媒體宣傳方式上,由單一報刊擴大到電視、廣播、網絡、報刊立體宣傳;搭建銷售平臺上,“馬家溝”芹菜、“大澤山”葡萄等名牌農產品在國內40多個城市設立了銷售窗口;規范銷售形式上,名優農產品由專業公司統一包裝、統一配送、統一銷售、統一市場管理;積極參加各類農產品交易會,實現優質品牌農產品與終端市場面對面、無縫隙對接。于洪光呂兵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