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東礦區開發面積140平方公里,生態治理面積達到210平方公里,為開采面積的1.5倍。”神華神東煤炭集團黨委副書記張永智說,“截至2012年底,公司累計投入生態建設資金9億元,2013年生態建設計劃投資1.6億元,礦區植被覆蓋率由開發時的3%-11%提高到目前的60%以上。”
張永智是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作上述表述的。近日,在國資委組織的“綠色能源·神華行”活動中,記者走近神東礦區,實地探訪了我國產能最大的現代化煤炭企業的綠色發展之路。
綠色理念:煤都換新顏
記者站在神東煤礦大柳塔礦采煤沉陷區的最高點俯瞰,沙棘、油松等植物鋪就的萬頃綠毯映入眼簾,遠處清澈的烏蘭木倫河在一座座現代化的煤礦和一片片整潔的生活區中蜿蜒。這里沒有煤灰,看不到堆積的矸石,甚至也看不見煤。神東集團特大型現代化礦井大柳塔煤礦的景象讓人無法和煤礦聯系在一起。
據了解,神東煤炭位于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與毛烏素沙漠過渡地帶,地跨陜、蒙、晉三省區,總面積3.12萬平方公里,生態環境十分脆弱。礦區建設初期,風蝕面積占70%,平均植被率僅為3%-11%。
神華集團宣傳處處長郝華說:“一棵大樹,一片荒灘;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是神東礦區建設初期最真實的寫照。”
建設綠色礦區,實現高碳產業的低碳發展,成為神東人的孜孜追求。在1985年神東礦區開發建設初期,企業就明確了“高起點、高質量、高技術、高效率、高效益”的建設方針,開創性地提出“三期”綠色開采理念,即:開采前大面積治理,有效增強區域生態功能;開采中創新綠色開采技術,減少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開采后構建持續穩定的區域生態系統,實現生態資源的永續利用。
經過20多年的努力,神東人建成了名副其實的“綠色煤都”。神東不僅在安全、生產、技術等主要指標上創出了國內第一,世界領先水平,還建成了系統穩定、功能完善的地表生態環境。2005年,神東率先建成了全國第一個億噸級煤炭生產基地;2011年,成為中國首個2億噸商品煤生產基地。自2006年以來,神東先后獲得“中華環境獎”、“中國能源綠色企業50佳”“全國綠化先進單位”、“中國環境保護示范單位”、“中華環境友好煤炭企業”等多項榮譽稱號。
清潔生產:污染止步源頭
大柳塔煤礦是神東建設綠色現代化礦井的一個縮影。記者乘坐運輸車在漆黑的巷道里行駛了15公里,終于來到地下100多米的大柳塔礦開采區,這讓記者對神東“出煤不見煤,采煤不見矸”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煤炭生產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來自井下和井上兩方面。抓綠色生產需要不斷創新綠色采礦技術,實現井上下互動式綜合治理,從源頭上控制固體廢物、廢水、廢氣等污染物的產生,這是神東礦區生態環境良性發展的重要保障。
神東礦井全部采用無巖巷布置和無軌膠輪化技術以減少矸石產生,“開采出的原煤由汽車運輸取代了傳統軌道運輸,這樣可以避開巖石區,減少矸石的產生。”郝華介紹說,同時利用井下廢棄巷道或專門掘排矸硐室直接排矸,實現煤矸置換,做到井下矸石不升井;在地面洗選矸石除電廠發電、鋪路、煤場奠基利用外,其余選擇山區溝壑地段建成21座矸石處置場,采用分層覆土、推平碾壓工藝平整土地,植樹種草,復墾綠化,使矸石場變為綠地。由此實現“采煤不見矸”。
神東創建了“三區收集、三級處理、三類循環、三途徑利用”的新模式,實現了污水收集處理集約化,提高了廢水利用率,減少了污水外排,節省了凈水資源。“三區收集”是指以污水處理廠、洗煤廠煤泥水閉路循環系統、井下采空區過濾凈化系統為三區收集點,將礦井范圍內所有的工業廢水、生活污水按就近、同類的原則進行收集,實現污水收集處理的集約化。“三級處理”是以井下采空區過濾凈化系統、污水處理廠、礦井水深度處理廠為三級處理系統,實現優水優用、劣水劣用,提高廢水資源利用率,節約凈水資源。“三類循環”是在井下采空區、洗煤廠、鍋爐房三個系統實現廢水閉路循環處理利用,最大程度減少污水外排。“三途徑利用”是按不同水質,分別用于生產復用、生活雜用水復用、生態綠化灌溉,使礦區中水復用率達到72%。
神東還對所有鍋爐進行技術改造,通過安裝煙氣脫硫除塵設施,實現煙氣達標排放;使用快速裝車系統、封閉筒倉與皮帶走廊,使煤炭從井下生產到地面洗滌選裝車采用全封閉運輸。張永智對記者說,“煤炭裝車碾壓后噴灑除塵劑,避免外運煤炭時煤塵飛揚,每年可減少煤炭路損100萬噸。從而實現‘產煤不見煤’。”
生態建設:打造最美礦區
在神東煤炭集團煤炭開采與生態保護共同推進理念的指導下,實現了礦區植被覆蓋率由11%提高到60%的突破性進展,2012年,大柳塔煤礦、補連塔煤礦、榆家梁煤礦、保德煤礦被評為“中國最美礦山”。礦區生態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就,得益于開采前大面積治理,開采后構建持續穩定的區域生態系統,實現生態資源的永續利用。
記者了解到,神東以開采防治理念為指導,實施“三圈一水”生態防治技術與采后生態經濟林建設技術,建設“生態型礦區”。三圈是指:外圍防護圈、周邊常綠圈、中心美化圈;“一水”是中水生態灌溉系統。
據介紹,“外圍防護圈”是在礦井外圍風沙區和水土流失區,建設草灌喬相結合的立體防護體系,從根本上遏制風沙侵蝕與水土流失。“周邊常綠圈”是在礦井周邊山地與水土流失區,建設喬灌相結合的水土保持常綠景觀林帶,以控制水土流失。“中心美化圈”是在礦井工業廠區與生活區進行高標準的園林化建設,建成花園式的工廠和優美的人居生活環境。礦區還建成11平方公里生態灌溉管網,將處理后的中水進行綠化灌溉。
為了實現生態資源的永續利用,神東積極探索沉陷區治理技術,與科研院所合作開展了《神東礦區土地生態環境的損害及其修復技術》等16項沉陷區生態治理技術研究,為沉陷區生態修復與功能優化奠定了技術基礎。
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對神東煤炭的綠色發展給予了高度評價:“神東煤炭的礦山綠色治理效果令人震撼,這不只是表面功夫,這種超大規模、持續性的復墾是一項綠色奇跡,是神華集團作為央企承擔起生態責任、社會責任的最好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