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長虹與中國科學院聲學所共同宣布,中國首款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復合型智能語音IC芯片已成功問世,并率先被應用于長虹智能空調上即將上市發售。
近年來,包括美國蘋果、韓國三星,都是從芯片這一最基礎環節出發,作為融合軟件、硬件的關鍵融合點,打造了各具差異化優勢的智能手機等終端產品。在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副會長林元芳看來,“IC芯片的研發設計能力,一直都掌握在日美等國的幾大跨國巨頭手中,中國企業想在這一塊進行突破面臨著‘任務重、核心人才缺失、投入產出周期緩慢’等壓力,突破的難度非常大,卻又是不是不掌握的核心元素”。
就整個中國消費電子產業來看,升級轉型也“迫在眉睫”。過去幾十年來,中國消費電子產業的發展,只是依托在生產制造環節的規?;?、批量化擴張驅動。隨著智能化時代的來臨,特別是大數據和云計算等新的商業生態出現,開始橫切全球各個產業領域,傳統消費電子產業鏈的“規?;圃祢寗印遍_始失效。而作為趙勇入主長虹后推動的第一個戰略體系,“三坐標”首次明確長虹未來的發展將沿著“產業價值鏈、產業形態和商業模式”三個方向展開。其中,IC芯片(集成電路)與嵌入式軟件、工業設計一起,則被提升到長虹產業價值鏈上向核心技術和關鍵部品戰略延伸的科技創新實力的核心要素。
經過7年多的布局、轉型、升級、蛻變,在產業形態方向上,長虹面向3C產業的跨界融合發展,相繼進入IT、通訊、信息家電、互聯網等領域,建立中國消費電子產業首個最具競爭力的“核心部件+整機”垂直一體化產業鏈與黑白產業跨界協同驅動體系。在商業模式創新方向,長虹通過布局從制造商向服務商、從低端制造向高端制造、智能創造的升級,打通產品、內容、服務的界限,布局智能時代的全新商業模式。
同樣,在一直被外資巨頭牢牢掌握的產業價值鏈核心芯片、操作系統上,作為目前中國消費電子產業唯一具備“大規模、多品類”IC芯片設計研發的企業,長虹也成功為中國消費電子產業建立起從最底層的IC芯片、自主知識產權的軟件操作系統,到完全掌控的等離子顯示面板硬件“芯片、軟件、硬件”全產業鏈競爭力,并從最底層的IC芯片設計創新開始,提升中國企業在終端市場和新技術產品上的差異化競爭優勢。
“只有掌握了IC芯片的設計研發能力,才能具備對終端產品核心功能的定義能力,實現科技創新成果的差異化優勢。否則,我們就會在與外資企業的正面競爭中,陷入形似而神不似,陷入同質化紅海競爭中”,長虹IC事業部總經理袁軍認為,一塊IC芯片卻是一件關乎整個中國消費電子產業未來競爭優勢的大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