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菲
在上一次的文章中我為大家介紹了美國高中和中國高中在課程設置方面的具體差異,相信大家已經體悟到了美國高中教學系統的趣味,靈活和多樣性。這次我將為各位具體講講列于“體制”之外的美國高中生學習方法和學習氛圍等軟性特點,為大家呈現一個形象更鮮明的美式教育。
我通過自身多年的觀察以及與諸多教學專家的交流中總結出中美高中課堂最顯著的差別在于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很典型,多數中國學生在上課的時候常常是在沉默著目不轉睛地聽講以及埋頭做筆記,而多數美國學生則會時不時地參與進課堂的討論并且發表一些自己針對某一問題獨特的看法。在中國,老師一般并不會鼓勵學生在課堂上講話,一方面灌輸一方面洗耳恭聽的教學模式已經在中國根深蒂固地延續了很久。相反,在美國,大部分老師(或者其他執教的professionals)總是想盡辦法鼓勵學生在課堂上開口,以培養學生的辯論和辯護能力,而這些能力恰恰被美國教育視為最重要的學術技能之一。
除此之外,美國高中教育還很注重平衡學生個人的獨立思考能力以及在群體中與人合作的能力。在美國,大多數的學習任務由每個學生獨立完成,但是小組作業和集體項目總是會時不時地穿插進學習的進程中,這也就保證了學生必須適應個人和集體兩種不同的“學習環境”,從而讓今后的自己能夠輕松勝任無論何種參與方式的學術挑戰。相對于個人學習的成功,集體合作的成功似乎比想象中更難駕馭。眾所周知一個倆想的集體項目需要其中每一個成員都發揮自己的價值做出貢獻,但是往往出現的情況是一個項目中總有那么一兩個挑大梁的人完成了大部分的工作,而其他的成員更像是無所事事的觀眾,所以即使最后這個項目完成了,也并不是一次成功的集體合作,因為它的完成結果并沒有滿足“合作”的初衷。因此,一個人的合作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夠迅速拾起的,必須通過在長期的,反復的與人合作中才能夠摸索出自己適合的角色,也才能夠更好地配合他人,更高效地完成任務。可惜的是,由于很多中國高中沒有提供給學生足夠的集體合作機會,也沒有為學生創造一個輕松的自主學習環境(大多數情況下還是老師在嚴管),所以很多人高中畢業后沒有掌握兩者中的任何一項學習能力。
和中國的高中灌輸給學生大量具體的知識不同,美國的高中更注重于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和社交能力。在美國,評判一個高中是否好壞的標準通常是看看這個學校能不能給學生創造一個鼓勵個人創造力和獨特觀點的積極環境,因為在這樣的環境里,學生能夠自主地思考,自由地抒發自己的意見,并且在不斷的寫作和其他論述方法中學習到該如何學術地進行討論和辯證。不僅如此,小組合作以及人際交往能力也能在整個美國高中的學習過程中得到打磨和提升。和中國高中的教育理念不同,說到底美國的高中并不是要培養什么專才或者學者,畢竟專才的訓練和學者的養成可以留到大學再做,因此他們相信高中階段的學習目的更多的是把學生培養成懂得如自主何學習,如何與人交流,如何與人合作的完整個體,所以從學校豐富的課程和活動設置可以看出他們認為具體知識的重要性沒有全面做人能力的重要性強。反觀中國的高中生,在嚴酷高考制度強加的高壓下,學生們并沒有那么多自由去探索他們自己感興趣的領域,也沒有時間去開發自己的多面性。大多數人每天做的就是記錄,記憶,做題,如此循環往復,基本上把自己當成了考試機器在使用,因此在這個單調乏味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很難得到醍醐灌頂的領悟,這自然也就導致學生的成長由于缺乏了生活的多樣體驗和精神上深刻的啟發而顯得略微蒼白。
相關文章:
耶魯校友支招 如何選擇國外院校(一)排名非選之重 首善與己相宜
耶魯校友支招 如何選擇國外院校(二)淮南之橘,淮北之枳:校選你與你選校
作者簡介:
劉菲,出生于中國陜西。留學服務網絡尚友公司(www.sharewithu.com)業務拓展高級經理。本科就讀于耶魯大學戲劇專業,期間獲得多項國家級、州級、校級寫作獎勵。畢業后在全美各地進行寫作創作,并有多部戲劇上演。隨后返回中國開啟尋根之旅,曾在北京語言大學和中國地質大學擔任講師。現任北京耶魯校友會財務主管。
(中國日報網英語點津 陳丹妮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