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普遍"浮淺浮躁浮腫"
“ 現在的大學生,對科技知識有強烈追求,在汶川大地震、北京奧運會等大事件中,還充分展現了他們愛國情懷,這一點非常寶貴。但大學生身上,普遍存在‘三浮’ 現象——浮淺、浮躁、浮腫。”《新三字經》作者高占祥先生,日前在中國青年政治學院與大學生一同探討高校道德教育新途徑和方法時這樣說。
就此問題,我們對“三浮”現象進行了調查,發現——
浮淺
70%學生國學底子薄
忽視傳統道德文化修養
“你是否讀過《三字經》、《論語》等中國傳統經典著作?”對于這個問題,70%的同學選擇“讀過,但很少”;“從來沒有讀過這類書,不感興趣”的占15%;“了解很多,基本全讀過”的占10%。“聽說過,但沒讀過”的學生占5%。
大學生對中國傳統經典著作的認識,基本局限于課堂、教材,屬于被動接受。還有一部分學生認為,古文里很多都是在講如何做人做事,但古代行為準則與現代的社會規范相差甚遠,學來無用。
很多大學生承認,校園里,大家熱衷的是上網聊天,曬情感、曬最新款手機、曬打游戲的水平,的確顯得比較浮淺。 每學期考試,都有作弊的學生被抓住。
我們曾就“是否抄襲過論文?”做過調查,60%的同學表示,“會參考,但決不抄襲”;20%的同學表示,“抄過,但抄襲是不對的”;10%的同學表示,“抄過,大家都在抄,我也可以抄”。說明不少大學生對這個問題已經見怪不怪、不以為恥。
浮躁
20%的同學平時聽課不在意
一些同學求職簡歷弄虛作假
在所有課程中,專業課應該是學生最看重的,盡管如此,不少同學的態度依然令人擔憂。
對“是否明確專業方向或專業定位?(限大三大四答)”這一問題,50%的同學表示,“一般,大致清楚”;40%的同學表示,“不明確,不知道能干嗎”;5%的同學認為,“非常明確”;還有5%的同學認為,“不明確,明確后也沒有實際意義”。
針對“如何準備期末考試?”這一問題,60%的同學表示,“平時聽講較好,筆記較充分,考前仍需大量背筆記”;20%的同學表示,“平時聽講不在意,筆記凌亂或很少,考前需狂背筆記、押題”;10%的同學表示,“平時聽講一般,筆記不足,考前需先補全筆記或復印別人筆記,大背特背”;5%的同學選擇“平時好好聽講、做筆記,課后復習回顧時會查閱相關書籍,適當復習即可”;5%的同學選擇“平時很少聽,基本沒有筆記,臨時抱佛腳或‘另辟蹊徑’”。
一些學生不能沉下心來研究學問,把精力用在走捷徑上,只要能混個好工作就行。除了考試作弊、論文抄襲,在求職簡歷上作假,也是不少大學生心照不宣的事情。有的班級,一半同學在求職簡歷上填寫當過班長。有的甚至填寫曾任學生會主席,盡管他都沒有在學生會干過。還有的,沒有實習過,卻托人找關系弄來實習鑒定。搞社會調查,并不能深入到基層,幾個人到一個地方走馬觀花半天,拉個橫幅照幾張相片,回來在網上下載一些相關內容,七拼八湊,一個報告就出來。而這些,卻可以堂而皇之寫在履歷表上。
浮腫
60%同學熱衷考證
80%的同學不能確定有一技之長
高校教育中一個現象,就是“批量化復制人才”,大學生們對英語等級證書、司法考試、人力資源師等職業資格證書的考試趨之若鶩,有的同學甚至一考再考,手里有七八種資格證書,以求為就業增添砝碼。
調查顯示,60%的同學“參加過其他熱門證書的考試”,認為可以“有備無患,增加資本”,證書也是“個人能力的證明”。
證書雖然多,但大學生們還是感覺心里沒有底。對“覺得就業前自己能否有一技之長?(如英語口語、計算機技能等)”這一問題,80%的同學選擇“不能確定”。
一個大四的同學說,現在很多大學生在校園里學的內容并能不完全運用到工作崗位中,求職時非常尷尬,這是大多數同學被迫參加各種考證的原因之一。
(來源:新華網教育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