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哈佛大學本科課程改革怎么改
新近,哈佛大學最大的學院文理研究生院的全體教員,通過了一項醞釀已久的本科普通教育(又譯“通識教育”)課程改革計劃,這意味著將對其本科教育課程設置進行近30年來首次大規模的調整。
哈佛大學臨時校長德里克·博克說,此次精心設計的本科普通教育課程改革將進一步加強西方教育根深蒂固的傳統的博雅教育(又譯“自由教育”)。新課程中將包括“美學的與闡釋的理解”、“文化與信仰”、“經驗與數學推理”、“道德推理”、“生命系統科學”、“物質世界科學”、“世界各社會”、“美國和世界”8大方面的課程。
與起始于上世紀70年代的現有的“核心”課程相比,這些新課程將給學生們提供更廣泛的知識領域,并協助他們把目光放得更廣更遠,而不是只集中在各自所主修的專業與學科上。
具體而言:“美學的與闡釋的理解”旨在幫助學生形成批評的能力,即美學興趣和解釋的能力;“文化與信仰”旨在形成對人類社會傳統文化和信仰的理解與鑒賞的能力;“經驗與數學推理”旨在教學生使用推理和解決問題的概念與理論工具,比如統計學、概率論、數學、邏輯學以及決策理論;“道德推理”旨在教學生如何對道德與政治信仰的實踐做出推理,以及如何思考和評價有關倫理問題的主張;“生命系統科學”旨在介紹與生命系統有關的概念、事實以及理論。“物質世界科學”旨在介紹有關物質世界的關鍵概念、事實以及理論,使學生更好地了解我們所賴以生存的世界和宇宙;“世界各社會”旨在考察一個或多個美國以外的社會;“美國和世界”旨在從當代、歷史與分析的角度考察美國社會、政治、法律、文化以及經濟的制度、實踐與行為。
哈佛大學此次本科普通教育課程的徹底變革,從根本上說源自一個至為關鍵的設問,即在21世紀怎樣才算是一個真正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以及高等學校該如何來教育學生。這些問題永遠都是世界上任何一所大學所應關注與回答的高等教育的終極意義。
哈佛大學所給出的這份答案表明,它既有意培養學生思考問題和應用知識的能力,以讓其投身于公民生活并適應現代社會的快速變化,也有意在全球化的當今培養他們的全球意識。對此,該改革計劃的支持者們也一再言明:這一改革計劃的目的就是要幫助學生將教室里學的知識與21世紀的現實生活聯系起來,既能提升學生的素質并符合他們的興趣,也能為他們提供適應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生活之挑戰的能力。
實事求是地講,盡管美國的高等教育由于教育理念、歷史文化與制度傳統與我國有很大的不同,但這并不意味著本科教育培養目標就不具有普遍的世界共通性。雖然近年來我國不少有識之士已經認識到高等教育的這一核心問題,一些高校在“寬口徑、厚基礎”的觀念更新下也開始采取打通專業壁壘等方面的革新措施,但筆者認為,仍然存在著的遺憾是,在設計本科生培養目標規劃時卻又總舍不得放棄“專門人才”這一頗值得再考量與商榷的培養目標。
(來源:中國青年報 通訊員孫偉 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