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也許,在后代的經濟史學者眼里,2009年的G20峰會,又會是世界金融變遷路上的一道分水嶺。
繼上周央行行長周小川提議創建“超主權貨幣儲備體系”之后,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日前在英國《泰晤士報》發表署名文章,表示應改革國際金融體系。應提高發展中國家在世界金融體系的地位。中國的主張受到諸多新興國家的贊同。
中國聲音升級
近日,渣打銀行在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在他們的記憶里,這是一位經濟大國的央行行長第一次公開表示維持目前的國際貨幣體系弊大于利,且維護該體系的成本還在不斷上升。
渣打所謂的報告,是指央行行長周小川上周在官方網站上連續發表的三篇文章。分別闡述他對重新構建國際貨幣體系、解決由于儲蓄率差異引起的全球經濟失衡,以及如何從微觀層面建立約束資本的逆周期機制等的看法。
其中,建立超主權儲備貨幣的意見在國際上引起強烈反響。周指出,國際貨幣體系需要超主權儲備貨幣創造一種與主權國家脫鉤、并能保持幣值長期穩定的國際儲備貨幣,從而避免主權信用貨幣作為儲備貨幣的內在缺陷,是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理想目標。
而此前,財政部部長謝旭人也呼吁,應對國際金融體系進行有效、全面改革,推動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國際金融體系。
不過,更強烈的聲音來自于更高層的領導。中央主管金融工作的副總理王岐山25日在《泰晤士報》發表署名文章,對G20峰會提出更明確的期待。
“國際社會應大力推進國際金融體系改革,著力調整國際金融組織的治理結構,提高發展中國家的代表性和發言權。峰會應就此制訂明確的改革目標、時間表和路線圖。強化對所有金融市場及其參與機構的審慎監管,加強區域和國際監管協調與合作,以避免類似危機重演。”
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在發給記者的郵件中表示,中國提出這么有深遠意義的改革建議,表現了中國在重塑國際貨幣體系方面不斷提升的影響力,同時也在這場誰應當對全球國際收支失衡負責的辯論中開始了有力的反擊。
在國際金融秩序重整中爭奪話語權
外電:中國制造話題搶占主動
經濟學家:中國目光遠遠超越G20峰會
外電在評論中國官員的表態時,大多認為這是中國有意在制造話題,搶占主動。不過,更直接的原因是,作為國際金融體系載體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在當前的世界經濟衰退中表現令新興國家失望。讓人沮喪的是,這并非第一次。
上述兩家組織成立于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但陳舊的規則和日趨復雜的全球經濟面前,他們的能力日漸捉襟見肘。例如,在1997-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歧視發展中國家的重大缺陷立即暴露,其威信嚴重受挫。而在此次全球金融危機發生之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缺陷更是全面暴露,既不能為成員國提供可行和可靠的對策,更沒有足夠的資源去幫助它們抵御危機的沖擊。
此外,美國在世界銀行里獨攬大權,而正在崛起的新興國家卻仍排除在決策圈之外。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為例,按照規定,重大事項需有85%以上的投票權決定,而美國投票權超過17%,高于規定的15%否決票,這意味著美國在重大決策上握有否決權。
周小川在其創造“超主權儲備貨幣”的提議里表示,超主權儲備貨幣的主張雖然由來以久,但至今沒有實質性進展。上世紀四十年代凱恩斯就曾提出采用30種有代表性的商品作為定值基礎建立國際貨幣單位“Bancor”的設想,遺憾的是未能實施,而其后以懷特方案為基礎的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崩潰顯示凱恩斯的方案可能更有遠見。
馬駿表示,如果按照周小川的提議,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的基礎上建立起超主權儲備貨幣,那么,長期來看,中國和許多其他國家就能避免成為因主要儲備貨幣發行國自身的經濟問題和政策錯誤而產生的系統性風險的受害者。
不過,正如美元的強勢地位非一日而成,建立一種取代美元的超主權儲備貨幣也非一日之功。因此,在不少經濟學家看來,中國“醉翁之意不在酒”,目光遠遠超越G20峰會,在國際金融秩序的重整中謀求一席之地,爭奪話語權。
■相關報道
中國聲音獲共鳴 新興國家抱團應付
中國的表態得到了諸多新興市場國家的贊同。巴西財政部長曼特加則提出,新興經濟體應該在國際金融機構的決策中擁有更多投票權,發出更強聲音。另外,墨西哥政府宣布,墨西哥在峰會上將與阿根廷、巴西共同努力擴大拉美地區話語權,還將建議國際金融機構更多支持發展中國家應對危機。
不過,盡管中國提出建立一個全球金融的“新世界”,但是當下的態度卻更現實。最明顯的例證來自中國持續購進美國國債。
身兼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和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的胡曉煉上周一稱,中國將繼續購買美國國債,認為其整體信用風險較低.中國在選擇其外儲組合時會考慮長期性及戰略性因素,不會因外匯市場短期波動調整其外匯儲備政策.截至1月底,中國共持有美國國債7396億美元。
馬駿也認為,從技術角度而言,超主權儲備貨幣理念的實現將是一個極其復雜的過程,并且這種思路也很可能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實踐中演變成其他的形式。
而最新的“形式”則包括貨幣互換,在一些國家人民幣將取代美元作為交易的結算貨幣。據新華社報道,3月30日,中國人民銀行和阿根廷中央銀行周日簽署700億元等值人民幣貨幣互換框架協議,阿根廷從中國進口商品時可以使用人民幣,不必再使用美元作為交易的中介貨幣。
自去年12月起,中國央行已先后與韓國、馬來西亞、白俄羅斯和印尼簽署類似協議。
編輯:肖亭 來源:南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