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框架論
李克強強調,要形成科學合理的宏觀調控政策框架,針對經濟走勢的不同情況,把調結構、促改革與穩增長、保就業或控通脹、防風險的政策有機結合起來。采取的措施要一舉多得,既穩增長又調結構,既利當前又利長遠,避免經濟大起大落。
李克強為宏觀調控注入了學理和哲思,這一理念既體現了中國領導層的主流觀念,更帶有李氏個人風格。如果以游戲為比方,中國經濟調控已從“桌面游戲”進入了“網絡系統游戲”的時代。
統籌舉措論
李克強主張,宏觀調控要立足當前,眼長遠,要有靈活性和針對性,使經濟運行處于合理區間,經濟增長率、就業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價漲幅等不超出“上限”。
李克強找到了一套能夠應對中國經濟復雜局面的有效方法。那就是兼顧當前和長遠,找準政府定位,認清市場規律,不再頭疼醫頭,不再做刺激-反應式的決策。
轉型主導論
李克強始終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緊緊扭住不放。尤其是當經濟發展在合理區間內,他要力解決的是發展不可持續、難以為繼的問題。
進入新世紀,亦即官方所言的中國正處于戰略機遇期。能否成功解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等問題,李克強面對許多“兩難選擇”。他必須推動轉型發展,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這對穩增長、增后勁具有雙重作用,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沒有積極主動的升級,發展難以為繼。李克強此舉對中國應對未來的產業革命尤為重要。他的經濟轉型升級術之道,或者外間所謂的“克強經濟學”實為“克難經濟學”。
結構調整論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李克強把工夫下在調整結構上。結構調整要從全局眼,從大處眼。
首先要調整區域結構:縮小東西差距,重發展中西部地區,貧困地區。其次要調整城鄉結構,要縮小城鄉差距,逐步解決兩億農民工的城市化問題;其三,調整需求結構,在擴大內需的同時,穩定和拓展外需;其四,調整產業結構,消化制造業產能過剩,補齊服務業短板,像“抓工業,上項目”那樣對發展服務業下工夫、出實招。發展服務業,既穩增長,也調結構。
創新驅動論
中共十八大報告在論述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時明確提出,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李克強十分清楚,科技創新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創新是經濟發展的最大活力。依靠創新驅動能夠帶來更有質量、更有競爭力的發展。把創新與改革更好結合,中國就能贏得未來的發展。
李克強力推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體系,力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李克強十分重視加強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加大財稅政策對企業技術創新的扶持力度。李克強的經濟轉型升級之道在此意義上也可以稱之為“創新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