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經濟學人》6月8日報道,今年的早些時候,歐洲似乎正在跨越香蕉戰和牛肉戰的時代。歐盟剛結束了幾起有關農產品貿易的長期爭端,宣稱準備就跨大西洋的自由貿易協定進行協商。但是歐盟與中國關系的惡化可能預示著另一輪貿易糾紛,使雙方兩敗俱傷。
5月,歐委會聲稱將會對中國電信行業進行調查,因其低廉的商品充斥著歐洲市場,占據市場份額,被指“傾銷”。歐委會這一舉動受到了歐洲其他公司(比如瑞典電信巨頭愛立信)的堅決反對,但歐委會一意孤行。有反對者指出,貿易戰不會為歐洲帶來半點好處。
6月4日,歐盟貿易委員卡洛?德·古赫特(Karel De Gucht)發表另一聲明,宣布歐盟對中國光伏產品征收的懲罰性關稅將上升至68%。歐盟還表示,2個月后如果沒有和中國達成協議,將另外征收12%的關稅。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有80%的太陽能電池板銷往歐洲市場。
歐委會再一次不顧其他主要成員國的反對,德·古赫特的挑釁尤其惹惱了德國。雖然德國是最大的太陽能電池板生產國,但是其經濟越來越注重互補性綠色能源產業,并獲利于價格低廉的中國出口電池板。許多德國公司同樣擔心,歐盟此舉會招來中國的報復,減少他們在中國這一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市場份額。
迄今為止,中國僅僅對此做出了口頭回應。6月5日,中國商務部宣布將對歐洲葡萄酒產業進行補貼調查。這似乎是有目的地針對法國和意大利等幾個歐洲南部國家,而對于反對傾銷稅的德國和英國,影響就要小很多。同時商務部并沒有給出對歐洲葡萄酒業調查的期限,或者提到任何有關于報復性關稅的可能水平。
當然,并非只有歐盟這樣做。去年,美國對中國進口的太陽能電池板征收關稅(雖然是一家開設在美國的德國太陽能電池板生產公司主導了針對中國進口商品的投訴行動)。而貿易觀察員擔心的是,如果貿易爭端加劇,歐洲在貿易保護勢力的引誘下極容易遭受打擊。
隨著國內市場需求緊縮,身處困境的歐洲需要在出口中取得大量盈余,來避免更高的失業率。由于對進口的需求降低,歐洲各國的資金現狀逐漸好轉,而民眾仍然期待出臺政策,保護本國生產商。例如,6月3日,法國文化部長聲稱美國電子零售業巨頭亞馬遜是 “書店殺手”,指控其傾銷。
跨大西洋貿易協議會談將在6月底舉行。貿易協定或將推動歐洲經濟的發展。但是,由于貿易保護主義者喋喋不休,在自由貿易擴展方面達成協議將會很難。
(來源:中國日報網 歐葉 編輯:王旭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