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行當里,我已經呆了相當長的時間。時間長到以至于我還記得,在金融危機以前那些久遠的日子里,人們所說的經濟正常指的是什么。當時,經濟狀況正常指的是,每年可以增加100多萬個的工作崗位,與適齡工作人口的增加保持一致。除了短暫的經濟衰退外,失業率則不會大幅超過5%。經濟狀況正常是指,盡管總是存在一些失業,但很少有人長期沒有工作。
6月7日公布的消息是,美國就業人數比6年前仍然少200萬,勞動人口中仍有7.6%的人處于失業狀態(更多的人則沒有得到充分就業,或被迫從事報酬很低的工作);超過400萬失業人士不在工作崗位的時間已超過6個月。在久遠的過去,人們對這一消息會做出什么樣的反應?我們明白政界絕大多數內部人士的反應:他們認為這是一份很不錯的報告。事實上,還有一些人認為這是預算自動減赤并不會帶來危害的“證據”,竟然興高采烈地表示祝賀。
3年多以來,政治精英們破壞性地癡迷于預算赤字,使政府在本來應該加大投資的時候減少投資,在應該優先創造工作崗位之時破壞就業。我們當中的一些人一直反對這種行為,而這場斗爭在很大程度上已經取得了勝利——事實上,作為政策教條,緊縮經濟學在理論這樣突然垮臺,我覺得從來還未曾見過。
但是,雖然內部人士看來決意不再為錯誤的事情操心,但這一點還是遠遠不夠的;他們需要開始操心正確的事情——即失業者的命運以及經濟衰退引起的持續不斷的巨大浪費。這種事情還沒有發生,相反,歐洲和美國的決策者似乎陷入一種沾沾自喜與宿命論之中,他們認為什么事情也不需要做,而且什么事情也做不成。我們可以將這種態度稱為“大秀愛莫能助”。
最近以來,即使我所認為的好人,那些曾經為疲軟的經濟狀況真正擔憂的決策者,也沒有表現出多少緊迫感來。例如,去年秋天,我們當中的一些人曾為美聯儲宣布正在執行新的措施促進經濟而深受鼓舞。美聯儲似乎表明愿意盡其所能,使失業率下降,但沒有出臺具體政策。最近以來,人們從美聯儲聽到最多的是談論“逐漸減少”,或者是放棄努力,盡管通貨膨脹仍然在目標值以下,盡管就業形勢依然可怕,改進的余地仍然巨大。
正如我前頭說的,美聯儲官員尚屬好人。有時候,除了美聯儲以外,在華盛頓似乎沒人認為認為高失業率是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