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格斯玻色子位于十大科學進展之首。上為粒子對撞示意圖。
美國《科學》雜志網站20日公布了該刊評選的2012年十大科學進展,其中發現被稱為“上帝粒子”的希格斯玻色子被列為本年度最大科學突破。
希格斯玻色子是英國教授彼得·希格斯在上世紀60年代的理論研究中預言存在的粒子,是物質的質量之源,其他粒子在希格斯玻色子構成的“海洋”中“游弋”,受其作用而產生慣性,最終才有了質量。在物理學“標準模型”所預言的基本粒子中,希格斯玻色子是最后一種被證明存在的基本粒子,由于它極為重要又難以尋覓,曾有人開玩笑說它是“上帝詛咒的粒子”,后來常被稱作“上帝粒子”。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今年7月4日宣布,該中心的兩個強子對撞實驗項目——ATLAS和CMS均發現一種新的粒子,具有和科學家們多年以來一直尋找的希格斯玻色子相一致的特性。數據的確定性為5西格瑪,即理論物理界可以確認“發現”的水平。《科學》雜志認為,這項發現將“標準模型”拼圖中的最后一塊填充到位,雖然尚不清楚該發現未來將把粒子物理領域引向何處,但其對物理學界的重大影響不可否認。
《科學》雜志總編輯布魯斯·艾伯茨在社論中表示,希格斯玻色子的發現“既是人類智慧的勝利,也是全球數千名物理學家和工程師數十年辛勤工作的頂峰”。
>>延伸閱讀: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日前宣布,美國將于2020年向火星發射一顆新的火星探測器,該項目總造價約為15億美元。 [詳細]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信使號”水星探測器發回的數據表明,在水星北極永遠也照不到陽光的隕石坑里,存在結冰的有機物質。這一發現或許能解釋部分地球生命的起源之謎。 [詳細]
為了展現令人嘆為觀止的火星景色,業余愛好者們12日公布了數張拼合而成的火星全景照片。此前一天,美國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好奇號”火星車發現了一塊類地火星巖石。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