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之相比,瑞安則穩中有攻,顯得輕靈灑脫:針對那個著名的“47%”,他以“誰都知道羅姆尼經常口不擇言”連消帶打;針對“民主黨才代表中產階級利益”的說辭,他照例用奧巴馬政府的4年治績相回應,作出“事實勝于雄辯”的姿態;在拜登原本更擅長的外交領域,他主動出擊,指責奧巴馬的政策在利比亞以大使殞命收場,在伊朗未能阻止核計劃,并且疏遠了最忠實的盟友以色列;在墮胎問題上他更意外地表現出靈活性,放棄了一貫堅持的“絕對反墮胎”姿態,而承認那些“特殊原因”(如受侵犯或遭意外)必須進行的墮胎是合理的。
對于公開辯論而言,在許多情況下,技巧、姿態、氣勢和內容一樣重要,甚至更重要。在這方面,拜登鑒于奧巴馬“過于禮貌”之失,表現得火爆十足:他不時發出冷笑和各種聲響,力圖打斷對手發言;他常常用“一派胡言”之類“不禮貌”的斷語形容對手及其搭檔羅姆尼,以及他們的理念和言辭。而瑞安則顯得冷靜從容,仿佛拜登的干擾并不存在一般。
總的來說,這場辯論火藥味十足但“內容”不足。這并不奇怪,因為副總統原本就是白宮的配角,他們在政策領域只能充當“鏡子”的角色,去折射主角們的光芒。拜登的表現似乎超出民主黨人辯論前的預期,至少從氣勢上扭轉了10月3日奧巴馬輸掉首輪辯論后的頹態,但精心準備的幾招“刺拳”未中要害,刻意表現出的攻擊性姿態也未能打亂對手節奏;而瑞安這個出名的“頑固者”卻表現出靈活性、風度和穩健,沒有特別突出的發揮,但也沒有露出致命的破綻。
可以說,這是一場勢均力敵的較量,中規中矩,平分收場。拜登在場面上占些便宜,卻也有用力過猛之嫌,而瑞安則有驚無險地完成自己的使命,將接力棒完好無損地交還給羅姆尼。“頭發絲爭奪戰”未見分曉,接下來就看16日兩位主角的第二輪面對面了。
(來源:中國日報網 中國日報網特約評論員 陶短房 編輯:柳洪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