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蔥貴了改吃蒜”
大蔥(凈菜)最近30天價格走勢。(數據來源:新發地農產品交易網)
“三根蔥這么貴,我還是拿兩根吧。”“大蔥貴,我們家都改吃蒜了。”在北京豐臺某小區菜站,兩位居民購菜時如是說。菜價變動牽動著百姓神經,也最容易成為街談巷議的話題。
退休職工趙阿姨告訴記者,每年“五一”節前期,由于季節交替,蔬菜價格都比較貴,但今年菜價貴得有點離譜。“每斤1元以下的菜只有大白菜,品相差點的胡蘿卜勉強能賣每斤1元,其他蔬菜都價格不菲,每斤小油菜3元,白蘿卜2元,土豆2.5元,西紅柿5元。”她說。對于菜價貴消費者的抱怨,多家社區內菜商表示“進價貴,僅有微利”,且普遍感覺“賣不動”。
新發地農產品交易網數據顯示,進入3月份以后,新發地市場蔬菜加權平均價始終高于去年同期,9日的價格高出去年同期(1.45元/斤)8.97%。新發地市場業內人士認為,菜價高于去年同期主要有兩個原因。其一,年初北方長時間低溫,南方長時間低溫陰雨,影響蔬菜正常生長。其二,去年部分賣難品種今年種植面積減少、價格上漲,例如去年春季芹菜、洋白菜、白蘿卜、菜花、大蔥等品種價格較低,今年種植面積均減少。
但近期也有部分蔬菜價格出現下降趨勢,例如菠菜、青皮冬瓜與圓茄等,業內人士表示,隨著新鮮蔬菜陸續上市與菜價過高抑制消費等因素影響,蔬菜價格高企未來有望緩解。
除菜價外,記者從新發地市場了解到,經節后調整,白條豬批發平均價目前有趨穩跡象,商戶感覺“肉賣得比以前快了”。而雞蛋價格在前期觸底之后,已經連續回升。近期,北京市場雞蛋價格居全國高位,運輸不暢是價格居高的主要原因。部分養雞場認為,后期雞蛋價格走勢或呈現波動上行態勢,有可能在高位運行一段時間。
對于蔬菜、雞蛋及肉類價格變動,中老年消費群體較敏感。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月CPI環比增長3.2%,創20個月新低,部分消費者認為與現實感覺差距較大。對此,相關部門工作人員表示,食品權重在CPI體系中占約1/3比例,盡管其是整個體系中的重點“區域”,但不能代表CPI指數的全部內涵。
此前,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對記者表示,CPI是個綜合指數,消費者不要簡單參考綜合指數談感受,應考慮分類數據。馬建堂坦言,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包括8大類262個基本分類。食品僅是八大類中的一項,食品又涵蓋糧食、禽蛋制品、蛋等具體分類。公眾如果談感受的話,應用分類數據去感受。例如,到菜市場買菜應參考價格漲跌與CPI數據中食品大類里蔬菜的漲跌幅是否一致。
百姓的感受與統計數據很可能有差異。但作為生活必需品的蔬菜和肉類產品,保持其價格穩定不僅是老百姓的期盼,也是菜農等生產者的期盼。
來源:人民網 編輯:張少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