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20世紀人類的月球探測活動,實際上是一部美蘇兩國的太空競爭史。在1958年至1976年間,蘇美共發射了83個無人月球探測器,其中蘇聯發射的47個包括“月球號”、“宇宙號”和“探測器”3個系列,而美國的36個包括“先驅者”、“徘徊者”、“月球軌道器”和“勘測者”4個系列。從簡單進行月球拍照到自動采集月球樣品返回地球,再到月球巡視車考察,探測器一代比一代先進,重量也越來越大。不過在1976年蘇聯發射了“月球24號”后,月球就不再是太空探索的最前沿目標,金星、火星、木星以及更遠的地方則吸引了探測器的不斷光顧。
進入21世紀后,新一輪“探月熱”開始在全球蔓延,那些技術先進、各具特色的探測器已經迫不及待地要飛赴月球一試身手。小巧輕便的歐洲“智能1號”、裝備精良的日本“月亮女神”、成本低廉的印度“月球初航1號”……月球正成為新一代探測器的試驗場。
2006年9月3日,加拿大-法國- 夏威夷望遠鏡拍下了“智能1號”探測器撞月的精彩一瞬。(美聯社)
歐洲首個月球探測器“智能1號”。
歐洲“智能1號”月球探測器。
歐洲“智能1號”(Smart-1)
(已發射)2003年9月
特色標簽:高效——燃料利用效率是以往10倍
作為歐洲航天局發射的第一個月球探測器,“智能1號”是個長寬高1米多的立方體,它的太陽能帆板展開為14米,提供的電力為1.9千瓦,其有效載荷量雖然僅為19公斤,但卻包括用于完成10多項技術試驗和科學研究的儀器設備。探測器的造價約為1.08億美元,而整個項目的花費僅1.4億美元。
雖然俄美日在探月活動上走在了前面,但是其探測器的動力裝置都是采用化學火箭,而歐洲的“智能1號”(SMART-1)則是世界上第一個利用太陽能“電火箭”作為主要推進系統進行遠距離飛行的航天器,燃料的效率比普通化學燃料發動機高10倍,因此“智能1號”在太空中遨游近3年只消耗了50多升燃料。2006年9月,“智能1號”以7000公里的時速完成了撞擊月球的最后任務,科學家將從它激起的塵埃中尋找月球起源之謎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