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一名以色列士兵站在一輛從加沙地帶駛回以色列境內的裝甲運兵車頂上。自2008年12月27日以來,以色列向加沙地帶發動了大規模軍事打擊。以軍的軍事行動已導致巴勒斯坦方面至少600人死亡、2600多人受傷。新華社/路透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美國《紐約時報》6日稱,以色列軍隊發動此次加沙作戰行動在很多方面都吸取了2006年與黎巴嫩真主黨作戰時的經驗教訓,但仍有不少重蹈覆轍之處。
吸取教訓:指揮靠前 計劃詳盡
在兩年前與真主黨的地面戰中,號稱世界上最強大軍隊之一的以軍人員傷亡慘重,結果只是尷尬丟人打了個平手,對內對外都無法交待,最終灰溜溜地撤出黎巴嫩。
可以說,以色列在第二次黎巴嫩戰爭失利后已經做足了功課。例如,以色列軍方指揮是在前線親自領導,而沒有試圖通過電視屏幕指導戰事;軍隊有明確的作戰計劃,而這一計劃經歷了將近一年的籌備工作;以色列沒有再抱只憑空襲贏得戰爭的幻想;國防軍此次封鎖消息也非常到位,以軍士兵的所有手機都被沒收,而且國際媒體也不能進入戰場。
最重要的是,不同于上次戰爭的是,這次作戰不會有什么太多的意外。
現在正在預備隊服役的以色列少將阿米德洛爾說,不同于在黎巴嫩南部地區,以色列在加沙的情報從來都能保持連貫性。“以色列是離開加沙后的必經之地,大量的加沙人被招募從事情報工作。而且加沙幾乎所有的進出口都要通過以色列”。所有這些,都有助于加沙地區的情報網正常運行。
阿米德洛爾是以色列軍事情報部門研究與評估小組成員。
他還指出,這次作戰最大的變化有3點:其一,步兵與空軍之間的協調配合;其二,地面作戰的指揮官有著明確的任務以及完成這些任務所必需的適度靈活性;其三,通過散布假情報以及封鎖實時戰事報道的手段讓哈馬斯一直都是蒙在鼓里作戰。
1月7日,一些巴勒斯坦居民經過加沙地帶拉法口岸附近的一片廢墟。以色列地面部隊4日包圍加沙城,將居住在加沙地帶的平民越來越多地裹挾到戰火中。戰火摧毀了加沙城的排污和供電系統,不少平民在斷水斷電情況下躲在家中,還有一些人為了求生,選擇逃離。新華社發(納賽爾攝)
仍有失誤:目標模糊 規劃走形
但那次戰爭的失敗還有一個根源,即政治和外交上的失誤——未能確定明確的作戰目標。這次,以色列似乎并為認真吸取這一慘烈教訓——至少現在看來是如此。
此外,突發事件很可能將先前詳盡的規劃完全打亂,從而造成大量的平民傷亡。6日晚已有報道稱,包括兒童在內的40多人在加沙北部聯合國學校尋求避難時被炸死。
“所有的人都在密切注視著我們這次作戰是否與2006年那次有所不同。”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國家安全研究所所長馬克·海勒爾說。
以色列-真主黨沖突結束后,以色列民眾對以軍在戰爭中的表現非常不滿。在強大的民意壓力下,時任國防軍總參謀長和國防部長都引咎辭職,取而代之的是富有作戰經驗的加比·阿什凱納齊和前武裝部隊參謀長、曾多次出色完成作戰任務的埃胡德·巴拉克。在這兩個人的領導下,以軍的戰斗力大大提高,并很大程度上恢復了民眾的信任。
在政治層面上,以總理奧爾默特明確表示,內閣在進行投票表決前對加沙行動做了非常周密的討論。
海勒爾說:“他們進行了大量、系統的人員部署工作,并考慮了其他戰略選擇以及可能帶來的牽連效應,而且試圖做一些外交工作。”
另外,奧爾默特這次過于小心謹慎,以至于制定了非常模糊的戰爭目標,與兩年前發誓要徹底消滅真主黨時的氣勢完全不同。
1月6日,在耶路撒冷赫茨爾山上的軍人公墓,遇難以色列士兵尼塔伊·斯特恩的親友在葬禮后仍不愿離去。1月5日,在加沙城附近的軍事行動中,一輛以軍坦克發射的炮彈擊中己方陣地,造成尼塔伊·斯特恩等3人死亡,另有24人受傷。新華社記者殷博古攝
領導混亂:三人主事 各有所求
當然,戰略模糊性一事也不能只歸咎于奧爾默特一個人。它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以色列領導權混亂的結果:奧爾默特馬上要下臺,防長巴拉克與外長利夫尼都準備在下月的大選中勝出,從而接任總理。
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對話網bitterlemons.org的組織者之一阿爾弗爾表示:“奧爾默特已名譽掃地。巴拉克雖被認為是個戰略天才,但經常犯一些簡單而致命的錯誤。利夫尼則完全沒有這方面的經驗。眾所周知,他們3人之間非常不和。”
可以說,以色列領導人的政治分歧,直接導致了軍事行動與外交目標上的不搭調。何時停止戰爭、怎樣才算得上是勝利等這些問題,更是含混不清。(來源:中國青年報 王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