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軍酷愛“祭旗”拜槍炮
而在規模最大的臺灣陸軍中,各基層部隊則同樣保持著“祭旗”的傳統。具體地說,就是每支部隊都有一面標有自己部隊番號、標志的軍旗,這面旗子平時放在部隊長官的辦公室內,只有在閱兵、移防或者作戰等重要時刻才會拿出來。它的作用原本是軍隊的一種精神象征,但是發展到現在卻變了味,許多部隊的長官卻把它當成是自己仕途官運的 “護身符”。幾乎所有陸軍部隊的長官在辦公桌的后面都插著一面這樣的旗子。為了祈求平安,仕途通達,許多部隊主官都在旗子前頭放置一個小香爐,并指定專人早晚祭拜。遇到演習等重大場合時,還會舉行一些相當隆重的“祭旗”、“迎旗”儀式。
除此之外,在陸軍的一些專業分隊里,軍用卡車及戰車常常成為一些基層官兵祭拜的對象,某些較迷信的士兵甚至連機關槍、大炮也照拜不誤,他們更多的是把自己的生死安危寄托于對武器裝備的祭拜上。臺陸軍某軍團司令部門口,兩側分別種了兩棵樹和三棵樹。據說過去擔任此軍團司令的中將,幾乎都可以高升上將,因此兩側這些樹,就被視為“二顆星升三顆星”的象征。雖然不見得每個司令離任后都能升上將,但這五棵樹卻從來沒人敢動。
空軍“醉雞”、“機瘟”全都怕
相比之下,臺灣空軍的禁忌數量不算多,但卻更為搞笑。在海軍軍艦上吃魚不能“翻身”,而空軍則將“醉雞”這道臺灣名菜視為“最不吉利的菜”,因為“醉雞”與“墜機”是諧音。
臺灣空軍有 “高階將領帶頭飛”的傳統,這也跟空軍的高失事率有關。空軍最怕飛機失事,只要摔一架,所有人都會神經緊繃,深怕“機瘟”上身,因為空軍往往一出事就像連環爆,擋也擋不住。每當“機瘟”發生時,將級主官就會帶頭飛一趟給基層官兵看,壓驚、壯膽兼轉運,防止“機瘟”擴散。葛光越擔任空軍政戰部主任時,空軍曾發生一連串飛行事故,葛光越就曾以中將之尊親駕幻影戰機上天。
就連與戰機合影,空軍也有不少講究。比如,如果有三個人一起與戰機合影,飛行員絕對不能站在中間,而且一定得在戰機落地后才能拍,飛行前禁拍,不然將預示著飛行員一去不復返。此外,還有“不能隨便與同事換機飛”之說,據說只要換機超過兩次,就很可能出事。
軍中宮廟香火鼎盛
上個月,指揮 “漢光演習”的臺“參謀總長”林鎮夷,竟然偷閑去天顯宮上香還愿。知情將領指出,天顯宮被軍方將領視為“神將之廟”。
天顯宮位于基隆和平島上,臺海軍131艦隊就在附近,林鎮夷還當艦隊長時就常去參拜。天顯宮祭祀道教的伍顯大帝,林鎮夷則是“二大帝”的弟子。除他之外,已故“一級上將”何應欽和曾任“參謀總長”的唐飛、羅本立也都是天顯宮的虔誠信徒。
除了天顯宮,與臺軍方關系相當密切的廟宇,還有蘇澳中正軍港內的媽祖廟進安宮。30多年來,進安宮成為當地官兵的信仰對象,各型軍艦進港都會前往祈福。去年底蘇澳民眾請示媽祖后,還捐資建立了一座高達3米的“海軍媽祖”石像(如圖),成為軍港的地標,據稱歷任海軍高級將領幾乎都會來這里上香。作為全臺唯一軍方與地方共管的廟宇,民眾到進安宮參拜媽祖,還要先登記,并且只有假日才能進香。
選址、做官注重風水
臺灣海軍不僅禁忌最多,也是最為注重風水的,這一點在臺灣“海軍總部”的選址和建設中體現得尤為突出。據說“海總”之所以選在現址,是因為它位于“龍脈”上,與“龍頭”陽明山、“龍尾”七海官邸遙遙相望。其后山上的兩個大型蓄水池,號稱“太湖”,只要“太湖”的水一干涸,海軍內部就會出事。因此,在天旱無雨時,要往池內注水,保證“太湖”不干涸。
另外,前“國防部政戰總隊長”王天陽在軍中素有“風水將軍”之稱。據指出,因為他姓名中有個“陽”,所以他辦公室24小時開燈,也在辦公大樓 “陽明樓”加裝探照燈,希望能把“陽”照旺照亮。
扁任內的“國防部長”李杰,曾砸重金在臺北陽明山買了幢“穩坐青龍白虎椅”的豪宅。2004年初買下,當年5月就升為“國防部長”。此后,盡管軍方花大價錢翻修 “部長”官邸,但李杰死活不肯住進去,據說就是因為住在那的前任孫震、唐飛、伍世文等人,任期都不到兩年。 (記者 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