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廷曾應邀前來中國訪問(資料圖)
美國太平洋司令部司令蒂莫西·基廷(資料圖)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據英國媒體報道,美國太平洋司令部司令蒂莫西·基廷9月15日表示,日本新政府不太可能對美日軍事同盟關系做出大的調整,不過駐日美軍的部署將做出部分調整。
基廷說,雖然日本民主黨8月份贏得了歷史性大選推翻了自民黨的長期執政地位,而且自民黨在過去50多年來一直采取的是與美國結盟的國家安全政策,但民主黨的上臺并不意味著美日同盟軍事關系會有大的變化,關于這一點他本人已與日本軍方進行了溝通并取得了共識。
“我相信,幾乎是確信,日本新政府會和美國討論有關軍事同盟的某些具體方面,但在總體上不會有大的改變,這是件好事,”基廷15日在接受美國媒體采訪時說。
一些國際問題分析專家也認為,雖然日本民主黨在競選活動中的確曾經提出要推行更加獨立的對外政策,但是16日組閣的日本鳩山政府也不可能會對日美關系做出大的調整,日美同盟將依然是日本對外和安全政策的核心。
基廷自2007年3月擔任美國太平洋司令部司令以來,已經有9次訪問日本,下周基廷將再次訪日,他表示屆時將與日本新政府討論“防務政策審查計劃”等。基廷還透露說美國政府正在和日本政府就4.7萬名駐日美軍的重新部署問題進行討論并將最終達成一份新協議。按照計劃,將有8000名美國海軍陸戰隊士兵從日本南部的沖繩島撤回到美國領土關島。
*** 相關鏈接:美日軍事同盟的由來
美日軍事同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大國關系調整的產物。二戰結束后,戰勝國簽署了兩個非常重要的文件,一個是《波茨坦宣言》,另一個是《雅爾塔協定》。上述文件規定,戰敗國必須逐步廢除軍國主義,成立和平的民主政府,之后同盟國占領軍即行撤離。當時,占領日本的是美國軍隊,在美國的主導下,戰后初期日本的確一度走上了民主化和非軍事化的道路,并制定了和平憲法。按照日本和平憲法第九條,日本“不保持陸??哲姾推渌鼞馉幜α浚怀姓J國家的交戰權”,但朝鮮戰爭爆發以后,美國改變了對日政策,積極武裝日本,這為其后的美日軍事同盟埋下了伏筆。
1951年9月8日,美、英、法與日本片面簽署《舊金山對日和約》,隨后又簽訂了《日美安全保障條約》,即舊安保條約。在日本國內軍國主義的壟斷財團和軍工基礎未被徹底清除的前提下,《舊金山對日和約》使日本再次獲得了形式上的獨立,同時按照《波茨坦宣言》本該撤出的美國軍隊卻獲得了長久駐扎日本的權力。1960年1月,美日兩國簽署了新的《日美安全共同合作和安全保障條約》。1976年,美日簽署了《防衛計劃大綱》。
但一直到1978年美日簽署《防衛合作指導方針》后,美日軍事同盟才有了實質性發展。1979年,日本首相大平正芳訪美時首次使用了“同盟”一詞。1981年,日本首相鈴木善信訪美期間,第一次明確了日美兩國的“同盟關系”。1983年,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訪美時,更進一步地表示要將日本建成美國“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以防止蘇聯逆火式轟炸機和軍艦、潛艇的南下。
盡管基于戰略利益的需要,美日軍事同盟已經維持了幾十個年頭,美日同盟的防衛任務也已由原來的“保衛日本”逐步向“地區干預”轉型,并且為了調動日本的積極性,美國已經將更多的防務任務交給了日本,而日本也利用這一契機加速發展自己的軍事力量,推進“自衛隊”向“國防軍”的轉變,但日本一直所期望的對等軍事協作的時代還遠未到來。
(環球在線:柳洪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