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久久综合-香蕉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尤物-香蕉久久夜色精品国产-香蕉久久久久-久久网站视频-久久网免费

用戶名 密碼 注冊
訂閱手機報國際 中國 博覽 財經 汽車 房產 科技 娛樂 體育 時尚 旅游 健康 移民 親子 社區 專題

中美股市反差大 問題出在哪兒?

2013-07-26 11:10:48 來源:證券日報
中國日報-看世界+加關注 打印 發送 字號 T | T 我來說兩句2311人參與)
免費訂閱30天China Daily雙語新聞手機報:移動用戶編輯短信CD至106580009009

中美股市反差大 問題出在哪兒?
 
美股牛,A股熊,原因何在?

這或許并不是很偶然的案例。

7月24日,某媒體刊登題為《經濟學教授炒股4個月虧百萬,直呼想不通》的文章,大意是說,上海某高校經濟學教授自認為熟諳宏觀經濟理論,拒絕“聽消息”,專心研究基本面,炒股半年陷入虧損,最終他總結的教訓是“靠基本面投資根本無法獲利”。

股市不是“晴雨表”?

上述例子其實很有普遍意義。越來越多的投資者發現,通常意義上說的“股市是宏觀經濟的晴雨表”,這一全球資本市場都認可的規律,正被越來越多、越來越清晰的事實所顛覆。

中國經濟與A股就是個最明顯的例子。中國經濟連續多年快速增長,獨步天下,股市表現卻是“熊冠全球”:從2001年到2012年,中國GDP從9.5萬億元增長到50多萬億元,成功躍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然而,與之對應的上證綜指卻連年領跌,尤其在金融風暴席卷全球和歐債危機連綿的最近幾年,A股的“熊樣”完全成為上述規律的最有力的反證。

此前,復旦大學教授謝百三曾明確地說,“中國股市不是經濟的晴雨表”。他認為,因為A股沒有做空機制,沒有合法做市商,沒有放大墊頭交易,交易所不是公司制、股份制,行政調控色彩較濃,人民幣不能完全自由兌換,是個封閉的股市。這些特點造成了中國股市既受國外影響,又有相對的獨立性。

與謝百三持同樣觀點的摩根大通中國區董事總經理龔方雄則將A股形象地比喻成年輕人,他說“不要把A股太當真,A股太年輕,才20多歲,年輕就很難避免所謂的心智不全,所以A股的走勢與中國經濟的走勢未必有必然的相關性聯系”。

無獨有偶,管理著3萬多億美元資金的太平洋資產管理公司曾特地做了一次研究,對股市與宏觀經濟的關系進行量化,結論是,過去50年來,二者之間的相關系數只有0.305,也就是說基本上不太相關。

不過,股市指數與經濟增長相關的理論并未真的過時,多位專家表示,長期看,股市猶如一只跟著主人散步的小狗,而宏觀經濟是主人,小狗有時跑遠,但還是會回到主人身邊。

炒股票就是炒預期

按照上面的分析,宏觀經濟基本面與股市運行方向的關系,不能過于簡單理解。筆者認為,宏觀經濟政策可以通過各種渠道擴散影響,逐步形成預期,進而對市場的操作產生效應,引導股指運行,這一作用仍然不可小覷。目前,筆者似乎還找不到數量化的證明,但是仍然有事例可以說明這一點。

同為A股,在同樣的宏觀經濟背景下,主板與創業板走勢為什么呈現冰火兩重天?

創業板的這波漲升起點要追溯到去年12月,至今漲幅已接近100%。同一區間的上證指數升幅僅41點,剛過2%,期間還曾跌破2000點,創出新低。如果僅以7月份比較,創業板指已累計上漲近20%,遠超上證指數。截至昨日收盤,創業板指報收1150.39點,上證綜指報收2021.17點。

分析其背景,可以說與經濟結構性調整的宏觀政策密不可分。由于國內經濟增速整體放緩,傳統產業業績增長減速,經濟轉型是大勢所趨,各項政策都在向戰略性新興產業傾斜,市場預期已拋棄傳統周期行業,轉而傾向于戰略性新興產業代表企業集中的創業板,因而資金扎堆于業績增速較快、具有較大成長空間的創業板股票。

這一判斷可以從公募基金的最新持倉情況發現一些端倪。從基金今年二季報情況來看,公募基金在二季度末重倉持有的創業板個股的市值已達404.34億元,創出歷史新高。而且,創業板重倉股市值占基金所有重倉股的市值比例大幅升至8.33%,同樣創歷史新高。可以看出,正是在轉型預期、資金推動等因素的影響下,才會有創業板一路上漲行情的出現。

因而,市場上也流傳著“炒股票就是炒預期”的說法,這比“晴雨表”更準確,也更符合國情。同樣的,今年6月下旬,由于流動性緊張而出現的驚心一幕,相信將令經歷者難以忘卻,這或許將成為市場預期落空的一個經典案例。

從6月6日起,銀行間市場利率開始波動,在資金緊張的6月19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繼續發行央票,向市場明確傳達了信號,即堅決回籠流動性,6月20日,隔夜質押式回購利率高達11.74%,資金價格異常扭曲。這一輪流動性緊張在多個市場產生連鎖反應:債券一級市場頻現流標、二級市場現券收益率大幅飆升;貨幣基金出現大規模贖回、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陡升等,對資金最敏感的股市、黃金市場自然也隨之而動。直到6月25日,中國人民銀行相關負責人明確表示,將靈活調節流動性管理,引導流動性預期。當日晚間,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公告,稱已向一些金融機構提供了流動性支持。受此鼓舞,此后的幾個交易日,資金價格逐步恢復。

事后來看,中國人民銀行的袖手旁觀是為了將在中間領域的套利資金和期限錯配的金融資源驅趕到實體經濟,但同時也會帶來股市缺錢等問題,但還是頂住銀行短期流動性緊張的壓力,有驚無險,更重要的是扭轉市場預期,使銀行擺脫慣性思維和依賴,正視自身風險。

事實上,生活也好,金融市場也好,預期無處不在,并常常左右著我們的行為。對于資本市場監管者來說,如何引導和管理好市場預期,使之更好地發揮作用,不白白消耗市場能量,這是個重要課題。正如深交所總經理宋麗萍所說:“由于金融機構是管理風險的,所以預期尤為重要,無論是政策的制定者還是市場的組織、管理者,都一定要穩定預期。”

股市下跌不利于經濟轉型

綜合以上兩點,A股的跌跌不休受宏觀經濟政策的影響并不大,主要因素還是內部運行機制、制度安排的錯位,但是,即便如此,在經濟轉型的大背景下,一個令投資者信心渙散,感覺前景黯淡的股市顯然不利于這一調整的實現。

7月9日和7月16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不同場合都提到宏觀經濟的“上限”和“下限”。在7月16日召開的經濟形勢座談會上,李克強進一步指出了宏觀調控的“上限”與“下限”。他指出,宏觀調控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避免經濟大起大落,使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其“下限”就是穩增長、保就業,“上限”就是防范通貨膨脹。

在這一上下限區間里,下限穩增長、保就業的壓力明顯大于上限,這一點,筆者曾在本報7月17日《今日視點》欄目專文做過詳盡闡述。因而,擺在我們當前的更重要任務是穩增長、保就業。而就業與經濟增長是正相關的,即經濟增長將增加更多就業崗位,可以簡單地理解為,經濟增長就是增加就業,這二者是同向的。

這樣看,問題似乎變得簡單了。其實不然。我們要面臨的是結構轉型下的經濟增長,改變以前粗放的投資和刺激拉動的增長,要靠消費帶動增長,靠創新挖掘經濟增長的內生力量,提升經濟增長的質量。而消費和創新都不是短期可以迅速培育壯大的,所以這一過程將是長期的。

不過,股市是培育消費和創新的最好、最高效的溫床。

首先,股市所產生的財富效應,對消費有著極強的拉動作用。知名博主,央視財經評論員鈕文新在其中寫道,“2005年至2007年一輪牛市,消費增長十分明顯;6000點股市見頂之后,消費持續高位,因為人們還在盼望股市上漲,或是賺的許多錢還在支撐著消費;當發現股市真得沒戲了,消費大跌。”他認為,這也是國際金融危機期間,美國等發達國家絕不允許股市大跌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股市是實體經濟與金融支持對接的最高效平臺。在經濟活動中最富于創新活力和最有效吸納就業人口的當屬中小企業,而這類企業在國有商業銀行貸款申請中,又往往被“另眼相看”,盡管貸款利率已經全面市場化,但各界對于中小企業獲得銀行貸款仍不樂觀。在這種情況下,發展直接融資才是解決中小企業融資不足的最佳途徑。與此同時,這類企業的不斷發展壯大,一方面繼續吸納就業人口,反哺社會,另一方面也將壯大股市這一平臺,給投資者帶來更多財富效應,擴大內需,穩定經濟增長,推動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

綜上所述,宏觀經濟政策通過影響市場參與各方的預期進而對股市運行方向產生作用,而在當前我國經濟轉型的特殊歷史時期,A股的下跌不僅會引起資本過度出逃,國民財富縮水,而且,直接阻礙市場融資功能的發揮和經濟體創新能力的實現,降低消費拉動經濟增長和擴大就業的拉動力,對于實現“穩增長、保就業”這一下限目標極為不利。因而,要實現經濟結構轉型的大目標,當前迫切需要一個健康、繁榮、有活力的A股市場。

編者按:近期,坊間掀開新一輪對股市與經濟關系的熱議,同時,投資者似乎試圖捕捉其中的規律。然而,在宏觀經濟整體運行中,股市的表現只是整個宏觀經濟的一個側面,并非總是能像溫度計指針一樣迅速地標示出來。因此,理性辨證把握股市與經濟關系,或許能看清楚二者的相互關聯度。

美國股市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僅僅經過10個月的調整期,便扭轉頹勢,大漲小回、逐級向上。至7月25日,道瓊斯工業指數達到15500多點,超過2007年10月創造的歷史高點14198點;比2010年1月初上漲了47%。而反觀中國股市,卻在經濟數據整體向好的情況下疲弱不堪,上證綜指不僅比2010年1月初下跌了38%,而且在2012年12月4日、2013年6月26日分別創造了1949點、1922點的歷史低點。

之所以拿現在的指數水平與2010年初相比,不與2008年和2009年相比,為的是排除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最深重的時間段,這樣比較更加溫和一些。令人遺憾的是,與美國股市的節節攀升相比,我們的股市簡直無地自容!更令人遺憾的是,對于中國股市連續低迷的原因,多數分析人士振振有詞、煞有介事,認為是經濟增長減速、投資難以為繼、結構轉型艱難、公司造假成風、監管放權不夠等。按照這番分析邏輯,中國經濟和股市幾乎看不到什么亮色,走勢只能是節節敗退;要扭轉中國股市的糟糕局面,要么等上天發慈悲,要么等到中國經濟與美國經濟比肩的那一天。

前一段時間,一些人急乎乎地要搞股市國際板,認為搞起來就可以校正中國股市的不規范,而且可給廣大股民帶來一系列實惠。在筆者看來,這正是“不自信綜合癥”的典型表現。我們不是不要開放,而是要想清楚怎么開放。改革開放是為了強大自己,為了爭取主動,為了逐步實現平等競爭;而不是搬來人家的東西替代自己的,也不是要整天仰人鼻息,整天自慚形穢。我們歡迎國際公司來,但要實行國民待遇,不要搞專席專座。

在今天這個階段,我們的出發點還是要回歸到“新興加轉軌”這一基本的國情、市情上來,要看到自身優勢,善用自身優勢,把握發展機遇,更加奮發有為。盡管中美都是重要大國,但兩國的經濟發展階段不同,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不同,股市市場化程度也不同,所以,既不能簡單對比,也不能搞簡單替代。進一步說,美國貨幣政策即便影響全球經濟,也不能解讀為是中國經濟和股市運行的最重要砝碼。把美國量化寬松政策是否持續作為分析中國股市漲跌的風向標,是夸大了。中國股市漲跌主要由中國經濟運行和體制改革進程來決定,應當是最基本的邏輯。

過去5年中,筆者多次看到“中國擴大投資刺激美國股市上漲”、“美國就業率下跌導致中國股市下跌”、“美國經濟復蘇導致在華外資回流繼而中國股市下跌”等奇怪的評論;而中國股市似乎是一塊專門吸收利空的“超級海綿”,對活生生的利好反應平淡。這是不正常的。

盡管在全球化時代,各個經濟體的經濟現象出現趨同,即價格、企業經營模式、宏觀政策、經濟周期等都有趨同,市場經濟似乎沒有國界了,但由于全球化規則是發達國家主導的,發展中國家在全球博弈中處于劣勢,維護國家利益的挑戰很大。所以,市場經濟無國界,但我們每個人都有祖國。中國經濟和股市不能當他國的附庸,而是要在全球化競爭中壯大自己,與各國合作競爭。

當前,我們正在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而奮斗,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需要一個強大的中國股市。資本市場作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不能像現在這樣低迷不振,應當有所作為,應當跟上中國夢的步伐。中國股市,你不能被中國夢拋下!

中國股市會被“中國夢”拋下嗎?

 

相關報道

編輯: 王思寧 標簽: 美股 A股
...
中國日報網版權說明: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日報網:XXX(署名)”,除與中國日報網簽署內容授權協議的網站外,其他任何網站或單位未經允許禁止轉載、使用,違者必究。如需使用,請與010-84883300聯系;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日報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稿件來源方聯系,如產生任何問題與本網無關。
...
24小時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