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首富:投資新能源是為了中國
“你看下面的車流,5分鐘了,它們還是原地不動,多少尾氣,多少碳排放,所以你應該明白我為什么會投資BetterPlace公司(以色列新能源企業)。”6月13日,在北京銀泰柏悅酒店的套房內,以色列控股集團公司(IsraelCorporationLtd.,下稱“以色列集團”)董事長伊丹?奧菲爾(IdanOfer)接受了《中國經濟周刊》的專訪。這是繼5月8日在以色列特拉維夫專訪之后,記者第二次見到這位赫赫有名的以色列大亨。
伊丹一邊介紹他的伙伴,一邊神采飛揚地向記者展示本次中國之行的最大收獲與姚明的合影。“你看,他和我的差距是這么高。”說到激動之處,他一下子跳上茶幾,俯視著所有人,開心地大笑。
“首富的說法與我無關”
“這是別人評的,和我無關,不予評論。OK,下一個問題!”伊丹聳聳肩說。
這位目前在福布斯財富榜上被評為“最富有的以色列人”不愿意回答諸如“對被評為首富什么感受”之類的話題,他更愿意談的是投資、合作和“中國故事”之類的問題。
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位年近六旬的以色列著名投資家出生于一個富豪家庭。他的父親,是以色列著名收藏家、石油和房地產大亨薩米?奧菲爾(SammyOfer)。薩米出生于羅馬尼亞,后舉家遷往以色列。
如今,奧菲爾家族控制著一個巨大的商業帝國家族企業以色列集團是一家手里控制著超過140億美元的投資公司,旗下有以色列化工、世界上最大的航運公司之一以星公司(Zim)、TowerJazz半導體等多家子公司,在全球化工、石油及海運行業都有重要影響。家族還擁有世界第二大游輪運營商皇家加勒比海16.5%股權。據以色列當地媒體報道,隨著該公司股價近兩年翻倍增長,僅此一項就為奧菲爾家族增收超過10億美元。
2011年6月,薩米去世以后,伊丹和他的兄弟艾亞爾?奧菲爾(EyalOfer)繼承了父親的資產。根據《福布斯》以色列版(ForbesIsrael)2012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伊丹以62億美元的身家名列以色列財富之首,排在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的第161位。他的兄弟艾亞爾則以58億美元的身家排名以色列第二。
伊丹畢業于以色列海法大學,還曾經在倫敦商學院就讀。1999年當選為家族企業以色列集團主席之前,伊丹曾經在亞洲、美國的航運和海上石油存儲行業工作多年,同時在多個能源、化工和半導體公司的董事會任職。他還是CarbonWarRoom(一項強調通過市場型解決方案來應對氣候變化和促進碳減排之后的經濟發展的計劃)的創始人。
投資新能源是為了中國
“我更換了我的奧迪汽車,現在我就開雷諾生產、BetterPlace提供電池的新能源車,我感覺非常好。”伊丹如是說。
伊丹目前是以色列新能源企業BetterPlace的董事會主席(詳見本刊2012年6月4日《BETTERPLACE電池“快換”的商業帝國》),作為最早支持汽車換電電池的大投資者,伊丹并不認為,進行這樣一項技術投資有可能會與他的現有業務存在沖突。就在投資電池換電技術之前,以色列集團還投資了以色列全國最大的煉油廠。
伊丹覺得,“即使我不那么做,也會有人那么做。石油總有一天會枯竭,以色列人最了解依賴石油的代價,與一個不可避免的結果抗爭有什么意義呢?”
于是,石油大亨一轉身變成新能源汽車的堅定擁躉,并且開始不遺余力地游說和推行他的理論。“我不是為了以色列才投資的它,而是為了中國。中國汽車行業發展異常迅速,但是節能減排也刻不容緩。和中國合作新能源,會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誰不希望生活在一個清潔舒適健康的環境呢。”伊丹說。
作為一名猶太商人,伊丹非常善于“推銷”自己的企業和觀點,言辭不拘小節,但牢牢把握主題和掌控節奏。他不時提到和中國南方電網的合作,同時再一次建議記者去親身感受一次新能源汽車將會給整個行業帶來顛覆性的革命。
以色列著名作家索爾?辛格告訴《中國經濟周刊》,以色列本身就是一個與大多數石油輸出國關系高度緊張的國度,“伊丹本人在汽車和石油領域經驗相當豐富,他明白押注電動汽車顯然有助于幫助國家和企業擺脫對這些國家的進口依賴,也有助于幫助以色列在整個中東地區振興科技之國的計劃和扶持下一個新興產業。”
中國市場沒什么特別
2007年,以色列集團旗下的美國量子公司與中國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奇瑞量子汽車有限公司。兩年后,雙方共同增資,持股比例變更為各持有50%。2011年11月底,奇瑞量子變更為觀致汽車有限公司,擬在2013年生產首款轎車。
“這是一個很好的合作,我們可以用很簡單的邏輯來解釋雙方的合作,奇瑞需要高端品牌并進入國際市場,而我們則需要好的投資項目。”
截至目前,以色列集團對此項目的投資已達8.3億美元。據以色列當地媒體報道,這是迄今為止以色列人在中國完成的最大一筆投資。
“我其實一直算是生活在中國吧,我曾經在香港生活了很長一段時間。”伊丹說,“從我個人的經驗來講,我覺得和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家企業都有合作的可能,不論是美國人、法國人,還是中國人,大家合作起來沒什么不同。投資就是投資,是一門技術,我不會說中國市場有什么特別,當然這個市場很重要,但是不外乎與各種難纏的家伙談判,開拓政府關系和資源等等。無論是哪一個國家的投資者,或者是什么行業或企業,要進入一個新的市場,都必須帶來具有可行性的方案。以色列集團擁有能夠為項目找到合適科技的獨特能力,能拿出具有附加價值的解決方案,這正是許多中國企業需要的。所以,我們來了,我們和中國伙伴一起工作,無論是北京的還是廣州的,我覺得沒什么不同,大家各取所需,這和與世界上所有國家的合作一樣,就是這么簡單。”
在無差別互惠互利的基礎上,這個猶太商人在金融巨頭和政商要人之間縱橫捭闔,不斷壯大了“全球通吃”的家族商業帝國。
- 環球 E-weekly
- 特稿 world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