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社會財富的蛋糕不斷做大,但收入差距不斷拉大已是不爭的事實。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必須以更大決心和勇氣全面推進各領域改革”,而制定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努力扭轉收入差距擴大趨勢正是改革攻堅的重要內容之一。
切分好“社會財富蛋糕”將成為未來五年中國改革發展的重要著力點。而如何更好地健全社保體系、深化各項改革、打破壟斷提高居民工資收入,成為扭轉收入差距擴大、切好“社會財富蛋糕”的三大關鍵所在。
――關鍵之一:健全社保體系
伴隨著30多年的經濟快速發展,我國城鎮居民收入持續提高,居民財產擁有量和儲蓄量也快速增加。據統計,2009年我國城鎮居民儲蓄總額高達27萬億元人民幣。但當調查問及老百姓為什么不愿消費或有錢不敢消費時,普遍答案是由于收入太低和缺乏社會保障。
我國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社會保障制度近年來不斷完善。2009年我國教育、醫療、社會保障和保障性住房建設等公共服務支出占政府總支出的比重已達29.8%,比2004年提高約8個百分點。但與世界許多國家相比,政府公共支出比重仍然較低,分布不均衡、保障水平低的問題還比較突出。這使得居民不得不過多地把收入用來支付快速增長的教育、醫療、養老、社保、住房等支出。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朱玲近日在中國社會科學論壇上表示,我國當前的社會保障體系非但無助于縮小城鄉差距,反而有擴大二者收入鴻溝的作用。現有社會保障體系的板塊分割狀況,使得整個體系既有失公平,又損失效率。
2002年,城市居民人均享有的社會保障的貨幣價值,相當于其可支配收入的53%。如果把這部分貨幣價值加算到城鎮居民收入上去,城鄉收入差距就會從純收入統計顯示的3.1至3.3倍,擴大到4.5倍以上,還會使基尼系數上升10%左右。
朱玲指出,加強社會保障制度的建設作為“十二五”規劃的重要內容,也能成為調整收入分配的重要方面,需要中央出臺意見,在社會保險項目實施條件不成熟的地區特別是貧困地區,強化養老補貼和養老救助制度,通過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強化社會救助和社會增益產品供給,縮小貧富群體差別。可將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同等地納入城鎮職工醫療和養老保險,以便縮小公共部門與非公共部門就業者的社保差別。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建議,“十二五”期間應以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重點,統籌協調收入再分配。一是制定全國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規劃。明確城鄉、地區、不同社會群體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范圍和最低標準,使地方在執行過程中能夠有一個約束和參照。二是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在城鄉、地區之間的制度對接。三是重點保障農民工的基本公共服務。“十二五”要加快推進農民工市民化進程,統籌解決農民工的基本公共服務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