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公布的海關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與日本雙邊貿易總值達到1365.5億美元,增長37%,高出金融危機前2008年的同期水平。中日貿易總額走高的同時,中國對日本的貿易逆差也在不斷擴大,今年上半年累計263億美元的逆差已經占到了去年全年逆差的80%。專家分析指出,導致中日貿易逆差迅速擴大的主要原因,是金融危機后,中國經濟率先復蘇的需求刺激。
優勢產品輸日受阻
今年3月,轟動一時的“毒餃子”案告破,犯罪嫌疑人被拘捕。但這段歷時兩年的疑案對中國輸日食品造成了很大的信任危機。日本媒體對“毒餃子”轟炸式的報道使得中國的優勢產品無法在日本市場“立足”。而此前,日本對蔬菜、禽肉、水海產品等農產品進口設置“肯定列表制度”等技術壁壘,直接導致了中國對日農產品出口由增轉降。
日本是山東龍大食品有限公司出口的主要市場。7月1日,龍大集團迎來了由12家日本食品媒體組成的訪問團。該公司負責人表示,做這個活動的目的就是讓更多的日本消費者真正了解中國食品的品質管理及加工控制體系,消除消費者對中國產品的不信任。
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經濟室主任張季風認為,中國產品打入日本市場的難度的確很大,中國企業應先在產品質量上下足功夫,提高技術含量和品牌意識,只有這樣才能攻下日本市場的“堡壘”。
巨額逆差需引起重視
無獨有偶,中國與東盟的貿易在今年上半年也由順轉逆。“這與中國總體貿易順差下降的大形勢是基本一致的,中國經濟在世界范圍內率先復蘇,直接帶動了亞洲市場的需求,中國外貿還在個別月份出現了逆差,這點在亞洲國家如日本、韓國、東盟的貿易上,表現就會更加明顯。不過這種逆差激增的現象并不是常態,隨著經濟的普遍好轉,中國與這些國家的貿易逆差很可能會呈現緩慢增長的態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副部長趙晉平表示。
張季風也認為,中日貿易逆差存在已久,導致今年中日貿易逆差迅速擴大的主要原因,是金融危機后,中國經濟率先復蘇的需求刺激。中日貿易中,造成逆差的主要產品是高端零部件,這其中包括大量的公司內貿易,這與日本企業加大在中國的投資力度有很大關系。
今年以來,中國作為消費市場的拉動作用明顯,日本企業紛紛擴大在中國的投資規模,帶動了大量的高端零部件的出口。日本國內消費的低迷和中國消費市場的紅火促使日本公司改變經營策略。與以往多數產品回銷日本不同,如今日本公司相關產品在中國加工完成后不是直接在中國銷售就是出口到歐美和東南亞。張季風指出,這一趨勢應該受到重視。中國對日貿易巨額逆差如長期持續下去,將不利于中國貿易以及中日雙邊貿易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