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兩則新聞備受市場關注,一是國務院總理、國家能源委員會主任溫家寶4月22日主持召開國家能源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在這次會議上溫家強調要下大力氣落實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15%的目標。并且規定了近期要抓好的幾項重點工作。
另一則新聞是在工信部舉行的一季度工業通信業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上,工信部產業政策司副司長鄭立新表示,近期工信部有關部門和各地工業主管部門就淘汰落后產能的具體指標在進行銜接,爭取5月把各項任務分解到各個省、區、市。
這兩則新聞,每項工作都絲絲緊扣“綠色發展”,一個是戰略部署,一個是具體落實。今年以來,中央高層的行動釋放了中國發展綠色經濟強烈信號,一系列發展規劃、行動方案和政策措施正在實施或將要實施,這兩則新聞所強調的內容是這“強烈信號”的“加強版”。有關專家認為,這是國家在持續踐行綠色發展的重要表現,“綠色”已經逐步升華為一種新的歷史形態。在“趨勢”確定的情況下,上市公司應該率先垂范,成為推動綠色經濟的先行者。
有關專家和企業家認為,“綠公司”以綠色發展為目標,但定義涵蓋的內容應該更為寬泛、多角度的,包括企業戰略、技術投入、甚至企業文化都要“植入”綠色,不能緊緊盯著節能減排這些“必要動作”。 上市公司以“綠公司”作為企業發展的約束機制和目標追求,意義深遠。
有關專家認為,隨著上市公司占國民經濟比重的不斷提高,上市公司節能減排、產業升級,將成為促進我國綠色發展的重要途徑。據證券日報數據中心統計上市公司2006年業務收入占當年中國GDP的28.8%,2007年則上升至35.7%,2009年已經超過40%。其一,我國上市公司已成為推動國民經濟增長的中流砥柱,“率先垂范”,上市公司責無旁貸。其二,不可否認,由于部分上市公司規模較大,排污份量也不容小覷,上市公司理應率先承擔起“綠色發展”的重任。其三,由于上市公司大部分是優質的、盈利能力較強的企業,節能減排和治理污染的能力較強,有能力承擔起“綠色發展”的責任。
做“綠公司”,不能停在紙上,踐行是必要環節。
首先,做“綠公司”要立志高遠。在近舉辦的“2010中國綠色公司年會”上,清華大學教授李稻葵呼吁把綠色發展應該上升為中國國策。有專家認為,上市公司應該首先把綠色發展上升為企業的“國策”,在思想意識上重視,從戰略上予以確認,追求基業長青。世界資源研究所(WRI)主席Jonathan Lash近期在中國表示,一些大公司的CEO要看到從20年以后市場來用什么標準來很來衡量企業,不應該以現在所依賴流程為準則。所有的公司都應該努力使企業更加具有可持續性。
其次,上市公司應該在技術上投入,管理上改良,踐行“綠公司”的要求。聯想集團總裁柳傳志近日表示,聯想正通過科技來解決低碳的問題,比如像節電。另外通過投資公司加大力度投資環保方面新能源的企業。
其三,上市公司要加大“綠公司”方面的信息披露,主動引導投資者。英荷皇家殼牌Shell石油公司從1996年起每年發布《公司環境報告》,向社會報告其經濟業績、環境業績、社會業績,并且由注冊會計師實施“驗證”。值得借鑒。
(責任編輯:侯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