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兩會”,是新一屆國家領導人選舉產生的會議,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對中國未來五年部署的會議,全球矚目。但同樣備受矚目的,還有在中央提出轉變作風“八項規定”后,作為國家最高級別的政治會議,會風、作風如何改變?縱觀兩會,筆者有新發現。
發現一,會風樸實。今年的“兩會”與往年不同,少了鮮花、禮儀、大橫幅,會序從簡、會期壓縮,甚至委員、代表翻閱的文字材料也變成了“瘦身”版;代表委員們出行,一律不封路、不帶道,統一乘坐客車,堅持“與民同道”;用餐從簡,不設“飯局”,把“光盤計劃”節省的時間用在議案、提案上。正如一位代表所說“就應該這樣,代表委員應把更多時間精力放在談發展、議民生上才對得起人民。”
發現二,作風務實。在今年的“兩會”上,我們不難發現“四多”現象:脫稿講話多、對話共鳴多、實質問題多、探討民生多。“兩會”期間,代表問政部長,“醫療改革、保障房、養老保險雙軌制、教育改革”,代表幫老百姓把最關心的“事兒”問個明白;分團討論中,面紅耳赤的“激辯”,無論是“結構性減稅”還是“戶籍改革”,百姓需要的就是這樣能發出群眾呼聲的代表、委員;網民與代表們的“交鋒”,則代表了不同年齡、不同職業、不同身份的平民百姓,也能參與兩會之中。隨著時代的發展,群眾越來越反感套話、官話,“肯定”一下、“學習”一番這些空洞無物的話語只能將群眾與“父母官”的距離拉得越來越遠,而來自基層、發自內心的參政議政則是群眾歡迎的“好聲音”。
發現三,文風扎實。本次兩會,從大會報告到代表委員發言,無不追求文字凝練、內容實在。文以“實”為貴,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以翔實的數據和凝練的表述對過去五年進行了總結,用老百姓能聽得懂、讀得通的語言對未來提出了展望。如果我們細心也會發現各項報告、決議草案等材料均被“瘦身”了,重點更加突出了。而代表委員的發言也直奔主題,言簡意賅。而正如全國政協籌備委員會統計,僅紙質印刷品一項就節省了200萬會議開支。
俗話說“火車跑得快要靠車頭帶”,黨風政風民風就看“上頭”吹啥風,相信全國“兩會”這場清風必會吹向全國,用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的新作風贏得群眾滿意。
實習編輯:于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