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程趕來杭州參加展覽的知名公益人鄧飛說,一直思考如何在惠及更多孩子的同時,解決好自己身邊這群公益人的經濟問題。“在北京,他們的平均月收入只有4000元,甚至連最基本的社保都沒有。”
“讓公益人活得有尊嚴,才能吸引更多人熱衷公益。”鄧飛說。
印廬主人徐堯林也認為,每一個公民都應該是一個公益人,在公益方面,全職公益人是走在了普通民眾前面的人。所以應保障他們有尊嚴地生活,這樣能吸引更多人熱衷參與公益。
捐贈藝術品之一國畫《故鄉》
因此,這次“相約西湖”品鑒會,徐堯林拿出了自己的四件藏品,分別是書畫家施家美的兩幅精品國畫《一家親》和《家鄉》、翡翠印章八件套以及巴林石紅花素章,用以資助鄧飛背后的這些全職公益人團隊。據悉,四件藝術品估計總價值在93萬元左右。
徐堯林說,自己參與公益多年,“免費午餐”、“大病醫保”引起自己的關注,是因為兩個活動關注的點非常好,“中飯沒得吃了,有免費午餐,生病沒得看,有大病醫保,這是最務實和救急的慈善”。
據悉,這四件藏品拍賣所得的善款,將由鄧飛組建“鄧飛團隊激勵基金”,由杭州的聯合發起人金鷹、羅曉偉、李建華和應彪等人,負責評選和獎勵團隊全兼職優秀成員,確保他們投身公益而無后顧之憂。鄧飛說,這是一種對傳統公益模式的創新,有了穩定的公益人團隊,才能將公益事業持續下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