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仁大學?”對于大陸多數人而言,這是一個相當遙遠的名稱,作為曾經的“北平四大名校”,培養了王光美、啟功、李德倫等知名校友的輔仁大學上世紀50年代在大陸走進了歷史。沉寂半個世紀之后,有消息稱輔仁大學將在杭州重建,而且在2050年要躋身世界一流大學之列。詳情如何?中新網記者進行了深入采訪。
曾經的北平四大名校
據記載,1925年北京輔仁大學創建,與北京大學、燕京大學、清華大學比肩,并稱“北平四大名校”。1952年輔仁大學各系科分別并入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人民大學。老校址現為北京師范大學繼續教育學院。
“輔仁大學的最大特點就是優質教育”。負責牽頭輔仁大學在杭州重建的籌備委員會副主任陳小龍告訴記者,輔仁27年辦學史就貢獻了中科院11名院士,以及各行各業一大批人才。
王光美、王光英、啟功、美國高能物理學家鄧昌黎博士,著名指揮家李德倫等均師出輔仁,胡適、季羨林、范文瀾等都曾經在輔仁任教。
而臺灣輔仁大學1960年重建成為島內最知名的私立大學,周錫瑋、連勝文、賴聲川、吳小莉、吳奇隆、蔡依林均為校友。
王光美領銜動議重建輔仁
據陳小龍透露,2003年,北京輔仁大學校友會在王光美會長的倡議下,聯絡了在世的原輔仁校友為主的十四位海內外專家學者,由北京師范大學王德勝教授執筆,向中央高層呈遞了《關于重建輔仁大學的請示》。
“老先生們不忍心把這老字號丟掉,也想發展中國民辦教育。”陳小龍告訴中新網記者,重建輔仁大學目標是建一所傳承輔仁優質教育精神,“真正意味的大學”。
2006年,在重建輔仁大學協調會中,教育部有關負責人提出辦學要有錢、有地,而重建資金和土地又在哪里?只有這些基本條件滿足才可報批。
陳小龍告訴中新網記者,此前他在北京師范大學讀研究生和國際學術交流中心工作,師從北京師范大學王德勝教授,而王德勝教授是輔仁大學籌備委員會負責人,陳為副主任,重建的具體工作由他們負責。
為何落戶杭州
輔仁重建一開始目標在北京,首先是北京昌平區大學城,但是昌平無地可供。陳小龍透露也考慮過平谷。平谷負責人曾表態:“只要輔仁愿意落戶于此,政府愿意無償提供土地。”然而在輔仁老校友看來,平谷雖然有地可供,但校址又太孤立,獨木難成林。只有走出北京。
于是又考慮河北廊坊。其后范圍擴大到南方,廣東深圳,江蘇蘇州、泰州,浙江桐鄉、慈溪都先后進入范圍,但因為種種原因出局。
陳認為輔仁落地的城市應該符合三個標準:有3000畝以上的土地;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有利于以后和臺灣輔仁大學的合作。“新疆也來談過合作。”陳透露新疆某地曾經以極其優惠條件來吸引輔仁落地,但三大標準后兩個實在相去甚遠。
2009年陳小龍開始直奔杭州和相關部門接觸。
在杭州余杭區高教園區,陳找到了3000畝地,也找到了文化底蘊,倉前是國學大師章太炎故里,杭州師范大學新校區也落戶于此,距離臺灣有直航也很近,以后兩岸輔仁大學交流很方便。
但當地102萬元一畝的地價讓他難以接受。
“從北到南,最貴的10萬,最低的無償。”陳小龍透露杭州的地價大大超過了輔仁大學籌委會的接受范圍。但陳透露杭州至今還是首選。
根據此前籌委會官網公布的資料,輔仁杭州校區建設期為4年,2012年4月項目啟動2017年9月投入使用。
半路殺出的三門校區
陳小龍告訴記者,目前除了杭州校區,還準備在浙江三門籌建分校區。
三門縣位于浙江省東南部,隸屬于浙江臺州市。陳透露三門設校區和當地一位領導是北師大校友有關系,同時三門也提供了優惠的條件。
此前三門濱海新城管委會與輔仁大學籌備委員會簽訂了《重建輔仁大學合作意向書》,根據規劃三門校區建設期為4年,分三期建設。 第一期工程占地800畝于2011年6月動工,至2012年8月竣工驗收,2012年9月投入使用 。
至于地處三門的輔仁大學如何能夠招生和吸引師資,陳小龍認為三門校區未來將是輔仁大學一二年級新生的教學基地,雖地處偏僻,“但適合大學新生不受干擾地學習”。
而教師,陳認為未來三門校區面向大海,他們將興建教師公寓吸引人才。
陳小龍透露在北京的大學老教授中,不少出自江浙,中國老教授協會56000名會員,江浙籍有5000多名,他曾經和不少老教授有過接觸,輔仁大學假如在杭州和三門重建,老教授是很愿意“東南飛”。
重建資金何在
根據此前輔仁大學籌委會網站披露:杭州校區擬用地4000畝,土地投資65億人民幣,建設投資40億人民幣;三門校區用地學校教育用地3300畝,住宅用地1100畝, 土地投資50億人民幣,建設投資20億人民幣,共計投入175億。
“錢不是問題”,對于建校需要的巨額資金,陳小龍覺得問題不大。
這個自信來自于此前在北師大期間,陳和他的研究生導師,原北京師范大學產業總公司、后勤服務總公司、北京師范大學國際學術交流中心總經理王德勝參與了北師大珠海分校的建設。
北京師范大學珠海分校是教育部批準設立、由北師大和珠海市人民政府合作舉辦、按照獨立學院的機制和模式運作、進行本科層次教育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
陳透露當時籌建可謂赤手空拳:珠海市政府無償提供了10000畝土地,其中2300畝為開發用地抵押給珠海農行獲得了10億元的貸款和20億元的授信,就這樣建起了珠海分校,現有在校生已逾20000人。
陳小龍并不否認將用此模式籌措資金建設輔仁大學,杭州和三門的土地中都將配套部分房地產開發用地,除了教師公寓建設外還將向市場銷售商品房,所得利潤將沖抵建校費用。
對于資本豐厚的浙商,陳表示沒有合作余地。“急功近利殺雞取卵。”陳認為此前無數民辦大學的教訓深刻,他傾向于通過銀行融資。
陳同時透露,籌委會還和李嘉誠、邵逸夫、廖凱原等知名華商取得聯系,廖承諾捐贈圖書館和科技館,而李嘉誠則表態將捐贈主教學樓。
陳還透露輔仁大學重建也得到了臺灣輔仁大學的支持,這也將是輔仁建校資金籌措、開展學術交流的有利條件。
管理層的聲音
中新網記者近日和杭州余杭區副區長屠冬冬取得了聯系,他透露此事兩年前曾有接觸,但也是剛剛最近才收到籌委會的書面報告。三門縣縣長董服標在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表示,引入輔仁大學確有其事,早在2009年已經簽訂了意向合同,不過目前項目尚在審批過程中。
而浙江省教育廳也在近日收到了輔仁大學籌委會的書面報告,但浙江省教育廳副廳長李魯告訴中新網記者,申請開設民辦大學首先是向省教育廳申請,經過浙江省高校設置評議委員會評審通過后報教育部,教育部高校設置評議委員會將予以審核。
而中新網記者聯系到陳小龍多次提及的老師——負責輔仁大學重建的北師大教授王德勝,目前他正在北師大珠海校區。他在電話中告訴中新網記者,2003年北京輔仁大學校友會遞交重建報告確有其事,當時在王光美會長的倡議下,聯絡了在世的原輔仁校友為主的十四位海內外專家學者,向中央高層呈遞了《關于重建輔仁大學的請示》。
“我當時在報告中最后一個簽字。”王回憶,但此后重建進展他并不清楚。
而此前北師大有關負責人在回應媒體時候表示,“輔仁大學”商標所有權在北師大,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籌委會用這個名字并不合適。
輔仁大學校友會也表示對于杭州重建輔仁大學一事并不知情。
對此陳小龍不愿作正面回應,他告訴記者目前申報程序已經啟動,一切以教育部批復為準。
此事進展如何,中新網記者將保持關注。
來源:中新網(記者 嚴格 沈蘭) 編輯:張少虎 鄧京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