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一臺美國新型采棉機共青團農場兵團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的棉田里采收棉花作業。 |
10月19日,一臺美國新型采棉機共青團農場兵團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的棉田里采收棉花作業。 |
10月19日,一臺美國新型采棉機共青團農場兵團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的棉田里采收棉花作業。 |
10月19日,一臺美國迪爾7760型采棉機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共青團農場兵團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的棉田里采收棉花作業。這臺采棉機當籽棉箱裝滿后,機車尾部會自動吐出一個直徑2.29米、寬度2.39米、重量2500公斤左右的由金黃色包裝膜包裝而成的柱體棉包。棉田中隨處可見的一個個金黃色的棉包被職工們貼切地稱為“黃金蛋”。今年,該場在2011年實現棉花全程機械采收的基礎上,又實現了棉花100%全程機械采收、機械打包一條龍作業。
長期以來,共青團農場植棉一直是以人工采摘為主,隨著植棉面積的不斷擴大,每年到了棉花收獲季節,因為缺少拾花勞力而絞盡腦汁通過各種渠道招收季節性勞務工,嚴重影響該場棉花生產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針對這一現實情況,該場經過多年探索和實踐,依托兵團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和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的優勢,大力推廣應用新品種、新技術,建成了兵團農業機械化推廣基地,并率先在全師推行了棉花全程機械采收,有效破解了以往棉花采收單純依靠人工致使勞動力緊缺的現狀,推動了棉花生產向機械化、集約化、規模化、現代化的發展進程,大大緩解了棉花采摘勞力緊缺、成本不斷增加的矛盾。該場場長胡曉江說:“近年來,團場累計投資1億元不斷改造、完善、配套打模機、運模機、開模機、籽棉異性纖維清理機、烘干機、加濕系統等一整套機械設備。經過多年的試驗推廣,農場摸索出了適合本地的一套較為成熟的機采棉技術,從2011年開始,在全師率先100%推廣機采棉,成為了全師最大的機采棉區,每年為職工節約采摘費1000萬元以上。”
該場推行機采棉后,職工從繁瑣的秋收勞動中解脫出來,省去了雇工,再也不用耗費一兩個月的時間去收棉花,并且還節約了成本深受職工歡迎。職工只需一人等在地頭就可,所有操作過程由機械完成。在收獲作業中,該場農業科、農機服務站技術人員24小時跟蹤服務,隨時保證采棉機和配套裝運設備的維修運行。“在沒有實行機械采收棉花時,我家的60畝地每年從4月初播種要忙到11月底才能結束,并且還要到處找拾花工,僅拾花一項就得雇上十幾個人忙兩個多月。今年我家的60畝棉花用采棉機只用了6個小時就干完了。”該場四連職工許萬秀高興地說。
為進一步提高現代農業機械裝備水平,推進棉花全程機械采收,該場今年種植的5萬余畝棉花100%采用機采模式。該場引進新疆銀豐收現代農業裝備股份有限公司在農場投資2.25億元,建成了擁有283臺采棉機的機采棉服務中心,同時組建了青城農機合作社,引進具有機械采收、機械打包一條龍作業為一體的世界先進的采棉機和50臺裝、卸棉機等配套設施。這種打包采棉機減少了過去傳統的六行摘棉機采棉時所需要的運棉車及牽引運棉車的拖拉機、打包機,日采棉300畝以上,與人工采摘相比畝均節約成本300余元,為種植戶節本增收近2000萬元。同時,為讓采收回來的棉花順利及時加工,該場還自籌資金4000余元萬元新建、改裝了機采棉生產線,專門根據實際設計了地坑式自動喂花系統,增加了籽棉日加工能力,有效加快棉花加工生產周期,使皮棉質量提高0.5個等級。目前,該場在全師率先實現了棉花種植、管理、采收、裝運、卸車、儲存、加工全程機械化 “一條龍”作業,尤其在棉花全程機械采收上實現了突破。(通訊員 邵忠新)
實習編輯:許繼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