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下旬,你來到霍城縣蘆草溝鎮,你會被高速公路兩邊的紫色所傾倒,那是被譽為東方的普羅旺斯——霍城縣——種植的薰衣草;七月初你走進蘆草溝鎮各村,你會被田野里的紅花所驚嘆,那是農民種植的中草藥——紅花。霍城縣蘆草溝鎮近幾年大力發展特色種植,利用地緣優勢和氣候條件走出了一條特色種植的路子,薰衣草、貝母、紅花等特色種植讓多年來飽受貧困的農民看到了希望,嘗到了甜頭,感受了幸福。
馬陵飛:薰衣草產業的引領者
薰衣草種植在蘆草溝鎮還是近幾年的事。霍城縣提出發展旅游業增加農民的收入,而蘆草溝鎮是烏魯木齊市通往霍爾果斯和伊寧市的必經之地。霍城縣要打出薰衣草觀光游這張旅游品牌就得在國道邊上大面積種植薰衣草,讓游客進入霍城縣就會被紫色的的薰衣草吸引住,無論是地緣優勢還是氣候條件種植薰衣草都是蘆草溝鎮最好的選擇。
蘆草溝鎮四宮村馬陵飛就是薰衣草產業的最大受益者。馬陵飛是該鎮最早種植薰衣草的農民,如今的種植面積擴大到了100畝,去年僅薰衣草純收入就達16萬元。薰衣草不僅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還具有觀光欣賞價值。隨著近幾年該縣大力發展旅游業,種植薰衣草的農民越來越多,全鎮種植面積6000畝,而四宮村種植面積已就達到3500畝,有著經商頭腦的馬陵飛看到了薰衣草產業的廣闊發展前景,2011年開始收購薰衣草干花,他買了兩臺篩花機,打包好銷往廣東、安徽等地。僅去年收購薰衣草收入就達到了20萬元,為了方便工作還買了一輛皮卡車,成了當地小有名氣“香料老板”。
每年一屆薰衣草旅游節給當地薰衣草種植戶也帶來不小的收入,如果哪家種植的好,觀光的游客就多,自然收入也就不菲,盛花期十幾天時間就可掙四、五千元,比種植其他作物帶來的收益大得多。馬陵飛想把薰衣草產業做大,想成立薰衣草產業合作社,提高薰衣草的品質,讓薰衣草香料走出國門。
馬文忠:紅花種植嘗到甜頭
馬文忠是別西阿尕什村一位回族農民,種紅花已有5年的歷史了。在種紅花之前,全家5口人僅靠6畝地收入維持生活,因為蘆草溝鎮是干旱缺水的地方,很多時候的靠天吃飯,遇上年景不好,一家人連溫飽問題都解決不了。馬文忠連年出去打工,在建筑工地上當過小工,拾過棉花,吃了不少苦。說起馬文忠種紅花還有一段故事:
2006年他到博樂去拾棉花,他的東家是一位四川人,東家看他為人厚道,又能吃苦,對馬文忠家的境況深表同情,就告訴他種植紅花能致富,并把種植技術傳授給他。
2008年他與人合伙種了100畝紅花,沒想到當年紅花價格非常低,每公斤才30多元,除去成本全年純收入才2000元,他開始灰心了,想放棄種紅花致富的念頭。那一年他的大兒子又面臨結婚,他硬是借了2萬元給兒子完婚。他拾棉花的東家鼓勵他:堅持下去總會有價格升起來的時候。他抱了一線希望,他第二年繼續與他人合伙種植了100畝,沒想到當年紅花每公斤價格上升到70元,純收入達10萬元,這使他信心大增。第三年他單干,種植了60畝紅花,純收入6萬元。種植紅花使馬文忠富了起來,去年他花了20萬元在村上買了一棟140平方米的磚混結構的新房,從此告別住了20多年的土木結構的老屋。今年又花了7萬元蓋了一套新房,享受政府補貼4萬元。2011年為老二兒子結婚花了8萬元。今年分戶的老大到塔城開餐館,他又贊助了2萬元。
蘆草溝鎮別西阿尕什村是全縣有名扥紅花種植村,全鎮紅花種植1萬畝,別西阿尕什村就占了4千畝。去年馬文忠合伙與他人種了120畝地的紅花,不巧遇上干旱,即使這樣純收入還達到6萬余元。馬文忠對記者說,每年都有人到他們村來收購,紅花一曬干就被二道販子拉走了。今年價格最好,85元錢一公斤,如果不出什么意外,今年90畝地紅花純收入10萬元以上。
如今他與兩個兒子在一起生活,一家三代共9口人和睦相處,他帶領全家人白天晚上奮戰在地里收紅花。已當爺爺的他說,明年他還要擴大種植面積,他要再干10年。
溫順政:貝母種植癡心不改
都說蘆草溝鎮的能人多,他們敢為人先,大膽嘗試走多種致富的路子。農民溫順政就是其中的一個。上個世紀80年代舉家來到蘆草溝鎮別西阿尕什村時,僅靠種植幾畝地維持生活,日子過得很窘迫。窮則思變。他想在四川老家種過貝母,何不在當地也試種一下。1986年,他悄無聲息在自己的院子里種了3分地。種植貝母在當地沒有先例,而且風險性大,至少需要4年才能見效,他不知道能否成功權當一種實驗。經過四年精心的管理和漫長地等待他首次試驗成功,當年就收回了成本,從此更堅定了他種植貝母的信心,他也因此成為種植貝母的高手。
溫順政說,貝母種下去容易,收獲起來非常費力,需要人工小心謹慎一顆一顆挖出來,遇上市場價格不好,也只能保本。有一年貝母價格跌到有史以來最低,才每公斤12元,連成本都沒有收回來。有些農戶不再敢種植貝母,紛紛轉向種植其他作物,而他癡心不敢,他有他的想法,他說:“有跌就有漲,不能因為一次挫折就放棄,大家都不種了就是最好的賺錢時機,有高風險就有高回報。”市場正如他所料,價格起伏不定,但平均價格還是非常令人樂觀的。
20多年來他從沒有放棄過,為了擴大種植面積,他高價承包了別人的土地,每年種植面積控制在5到10畝,還種植一些常規作物,每年的貝母收入都在2萬元以上。今年收獲的4畝地貝母不等曬干就有人上門來收購,收入超過2萬元。
種貝母使他過上了富裕的日子,2008年告別了土木結構的房子住上了寬敞明亮的磚混結構的新房,兩個孩子先后考上了大學,如今都在政府部門工作,他和妻子最大的愿望就是孩子結婚后出去旅游一趟。
我們來到溫順政的家,家門前一棵5年的梨樹,妻子在樹下的吊床上納涼,一副悠閑自得樣子。溫順政對記者說,他們沒有像以前那樣辛苦了,出錢雇人干活。現在該是好好享受的時候了,家里的電器不比城里人家的差,妻子加入村里的老年健身隊并經常參加村里舉辦的各種文體活動,他閑時就看看電視新聞和書,日子過得平靜而充實。(通訊員 喻明江)
實習編輯 夏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