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沈陽工業博物館緊鑼密鼓的建設,一批“退休”的老車床、破銑床、舊拖拉機開始享受一種從未有過的待遇,他們從全國各地被遺忘的角落里,被征集到鐵西,經過一番簡單的修整,重新“上崗”……10月29日,記者從鐵西區了解到,該區從工業文化遺產的保護,向工業文化內涵的深度和廣度進行挖掘和開發,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
工業文化的傳承與保護,鐵西堪稱實現了“三級跳”:作為記錄鐵西區工業發展歷史的工業文物,7棟上世紀50年代建的蘇式老樓被“修舊如舊”地建成工人村生活館,沈陽鑄造廠翻砂車間改造成了鑄造博物館,于2008年5月與沈陽市民見面,共同見證沈陽工業半個世紀的艱辛與輝煌。這一刻,在大多數鐵西乃至沈陽人還對工業文化遺存的保護概念模糊的時候,鐵西決策者便早已行動,出臺工業文化遺產保護的相關政策,大面積收集工業文化遺存,這一舉動讓沈陽人為之驚嘆。隨后,鐵西區并沒有在工業文化內涵的挖掘上停下腳步,他們在建設大路規劃并建設了工業文化長廊,將工業文化與現代都市生活有機結合,這一“落筆”無疑讓鐵西工業文化以各種雕塑的形式,從博物館中走出來,成為城市的魅力點綴。今年5月18日,鐵西區再行壯舉,將工業文化遺存的保護再度升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與財力,建設“國”字號的中國沈陽工業博物館。
為充分發揮工業文物這一公共文化設施的社會教育功能,鐵西區通過工業文化游等方式,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創新文物展陳方式,充分發揮鑄造博物館等遺存的教育功能,使鑄造博物館作為一個適合于時代和未來教育要求的特殊學校,在傳承工業文化,傳播科學知識,提高公眾科學素養,滿足群眾精神文化需求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面對目前工業遺存的保護、開發和利用,鐵西區通過發揮他們的旅游、休閑、創意功能,帶動旅游、商業和餐飲消費的經濟價值的同時,該區還將在工業遺存的文化內涵的“二次開發”上狠下工夫,如搶救性地收集聲像資料、口述歷史,以此讓人們在老工廠舊址上就能“聽”到歷史的回響。
來源:沈陽日報 編輯:張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