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8月10日,2010中國(山西)裝備制造業博覽會在太原圓滿落幕。展會期間,省內外一批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高科技裝備產品和設備的亮相,為我省眾多裝備制造企業提供了一個學習、交流、提高的平臺。展會上,通過行業與行業之間的溝通,企業與商戶之間的對接,產品與產品之間的比較,促使山西企業在對照中找差距,在學習中促轉型,在交流中上水平,推動我省裝備制造企業及時更新發展理念和思路,推進產業升級、企業升位、產品換代,為山西省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增添新的動力。
通過本屆“制博會”,山西的裝備制造企業看清了現實和差距,也看到了未來的發展之路。
產品:從“低端”向“高端”“精細”邁進
現場:我省展出的煤機產品,有全球最大的刮板輸送機,每小時輸送量達到3750噸;有太原礦機生產的采煤機,他們曾生產全球最大的電牽引采煤機。展會上,山西的“巨無霸”產品不在少數,但看得多,買得少,大多限于驚嘆和興奮。
沈陽北方交通重工集團攜EBZ200H硬巖掘進機、ZDY3500L近水平定向鉆機、WC3E無軌膠輪車、ZCY100R側卸式裝巖機等多款高端煤炭機械產品參展,他們可為客戶提供煤礦機械類產品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全套的產品和技術服務支持,成為展會的一大亮點。采購商對產品的獨特技術優勢表示認可,展出的煤機設備在現場即被售出。
現狀:我省裝備制造業具有較好的產業基礎,但是,由于缺乏帶動性強的整機產品和規模效應突出的產品,全省雖有很大的重車市場以及煤機市場,但市場優勢卻沒有轉化為制造優勢。重車生產一直徘徊不前,錯失了多次發展良機。煤礦機械生產缺乏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和規范的協作體系,規模小、成本高。本省產品僅占省內煤機市場的1/6左右。裝備制造業在全國有影響力、市場占有率高的名牌產品不多,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產品較少。
出路:擁有競爭力強的高端制造產業群,是世界工業強國的基本特征和重要標志,高端裝備制造業將成為新一輪國際產業和科技競爭的焦點。當前,我省應著力培育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提高裝備制造業的整體競爭力,增強裝備制造成套設備的生產能力。在生產過程中不但要追求世界的最大、最高、最重,更要追求最精、最細。以推進高端裝備制造業規模化發展為目標,統籌技術開發、標準制定、市場應用等創新環節,集中優勢力量,突破產業發展的技術瓶頸,形成產業發展優勢。著重解決過度依賴要素投入、經濟效率不高,大企業集團不強、缺乏配套的專特精的小企業,技術創新體系亟待完善等問題,實現裝備制造業“由大到強”的轉變。
提升產業集中度形成產業集聚
現場:據遼寧展區負責人介紹,近年,大連灣臨海裝備制造業聚集區及配套園區迅速崛起,集聚區內入駐企業達322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37家,職工總數近6萬人,固定資產近200億元,主要為核電、風電、石化設備、海洋工程及船舶修造等裝備制造及相關配套產業,園區集中了大連重大裝備行業80%以上的生產能力,2009年共實現銷售收入586億元,稅收23億元。
現狀:與發達省份相比,我省裝備制造產業集中度和專業化水平偏低,大企業大而不強,小企業小而不專特征明顯,仍以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技術密集型產業明顯落后,沒有形成專業化的行業特色,缺乏整體優勢。一方面,部分從事整機生產的大企業,中間產品自制率高,機械工藝專業化協作水平低,難以集中力量于主業,形成“啞鈴型”企業組織結構;另一方面,由于區域內沒有形成產業集群,相關企業在經濟技術上難以結盟共同走上國內外市場,大小企業采用相同的經營方式,在同一平臺上進行競爭,制約了山西省裝備制造業的產業規模做大。
出路:培育大型企業集團,提升裝備產業集聚。以大企業和知名品牌為依托,加快產業集聚,提高產業集中度,形成特色鮮明、重點突出的裝備制造集中地和產業集群區。通過企業結構的改革與調整,促進企業的專業分工與合作。大型企業圍繞自己主導產品與龍頭產品進行產品的研發,掌握核心技術和關鍵部件的制造與總裝,負責市場營銷與服務。中小企業致力于為大企業提供產品配套與專業化服務,把重大裝備的科研、設計、制造、采購、使用等方面的優勢力量有效地組織起來,協同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