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山九禿頭,洪水遍地流;風起黃沙飛,雨落洪成災;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白天點油燈,黑夜土堵門。”山西省朔州市右玉縣地處毛烏素沙漠邊緣,屬晉西北高寒冷涼干旱區,這首在當地廣為流傳的民謠,是半個多世紀前右玉的真實寫照。然而,在歷屆黨政領導的帶領下,右玉人民60多年鍥而不舍植樹造林,換來了150多萬畝的有林面積,全縣森林覆蓋率由0.3%達到了53%,創造了由“不毛之地”到“塞上綠洲”的生態奇跡。現在的右玉不僅綠樹蔥蘢、風光旖旎,成為旅游觀光的好去處,該縣更是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發展綠色產業和生態農業。截至2012年底,右玉縣已經建立起專業的種植業、養殖業園區近200家,建設一村一品專業村50多個,建成各類蔬菜花卉苗木大棚5000余座。全縣農業生產總產值增長到3.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600元,比2011年猛增了20.7%。
現在,優良的生態環境,已成為右玉的綠色招牌。右玉的林下產業欣欣向榮,其中,苗木產業近幾年在右玉逐漸興起,目前,全縣大大小小的民辦苗圃已達239個,吸引了來自本地和外地的資金投入。
右玉縣右衛鎮高墻框村是早期嘗試苗木種植的村子之一,種植的苗木品種主要有油松、云杉和樟子松等,現在全村一半以上的村民都在種植苗木。“今年我賣了1萬5千多株樟子松,收入達到60萬,錢也掙了,綠化也做了,真是一舉兩得。”站在自己種的樟子松苗地里,村民劉玉才一臉自豪地說。苗木產業的發展也為農民就業創造了機會,在高墻框村的苗地上,可以看到不少農民忙碌的身影,他們被雇用負責整地、挖坑、栽苗、澆水、管護等工作。在高墻框村的帶動下,周邊的村子也開始了苗木種植。
右玉依托生態農業,利用日光節能溫室技術,積極開發蔬菜大棚種植業和花卉種植業等。威遠鎮威東村距縣城10公里,區位優越,交通便利。目前,全村共有143戶,683口人。威東村日光節能溫室園區位于該村南部,總占地面積400畝,現累計建成日光節能溫室120座。一期工程于2002年開工,采取鎮政府補貼拱形鋼架、村民自建的方式,共建成大棚40座,每座占地0.5畝。二期工程于2007年開工,采取項目扶助、貸款支持、村民自籌資金相結合的方式,統一規格標準、統一施工建設。其中,每戶為一個建設單元,每單元占地0.7畝大棚兩座,共建大棚32座,大棚內建有6平方米豬舍,豬舍下方建有容積為3立方米的沼氣池。三期工程于2009年開工,全部由個人投資租賃當地村民土地建設。每座大棚占地0.8-0.9畝,共建成大棚48座。目前,該園區種植有反季節蔬菜、水果、花卉、苗木等4大類50多個品種,從事大棚種植的村民有50多戶、150多人,園區年可實現銷售收入500多萬元,帶動當地村民人均增收1800多元。
“我的一個大棚一年純收入能達到1萬5,我有4個大棚,我們村是移民村,15個小村的村民專門搬下來種蔬菜。油菜、黃瓜、西紅柿、行情不錯哩。”來自威東村的村支書馬寶邊檢查棚里的蔬果邊對記者介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