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工業成本占收入比重居全國中游,如果期間費用占比不大,即使按全國平均水平測算,山西工業利潤增速不會居全國末位。”山西省統計局統計專家童超說,盡管煤價下跌直接影響山西工業毛利,但可以通過控制期間費用抵消毛利下降進而提升利潤。
期間費用,即管理費用、營業費用和財務費用之和。山西省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10月,山西每百元收入中包含的成本為86.1元,居全國第14位。但期間費用高達1618億元,占銷售收入比重為10.8%,居全國第四。其中,管理費用755.5億元,占收入比重為5%,居全國第三。
統計顯示,1-10月,山西工業實現利潤351.6億元,同比下降43.1%,增速較前三季度回升1.1個百分點,但仍居全國末位。工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利潤為2.3元,低于全國平均水平3.3元。其中,山西煤炭工業實現利潤259.5億元,同比下降55%。
童超說,10月份以來,部分行業需求及價格略有提振,煤炭、冶金等產品價格上升,對山西工業利潤帶來積極影響。但山西主要工業品總體供過于求的局面短期難見較大改觀,季節性因素拉動供需程度有限,短期內山西工業效益運行仍存在較大困難。
此外,1-10月,山西工業資產負債率71.1%,居全國首位,持續6個月超警戒線運行。與此同時,衡量企業長期償債能力的工業利息保障倍數為1.9倍,居全國末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