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0日,一家國企在廣州一家五星級酒店的宴會廳舉行員工聯歡會和表彰大會。這是會后服務員收拾餐桌。據該酒店宴會部的一名經理介紹,當晚這間宴會大廳共擺了70多桌宴席,每桌價位3900多元。新華社記者陳曄華 攝
終止變味年會,企業需尋找新支撐
華東師范大學教授余南平認為,以往的年會“泡沫經濟”特點明顯。辦年會成了年底突擊花錢的途徑之一,借機公款吃喝、購買禮品、以年會名義搞旅游、分福利。辦年會也成為企業聯系官員的“潤滑劑”,邀請一些利益相關者“捧場”,變成一場“公關會”。
公款消費對豪華年會停止“供血”,給業內人士帶來警示,畸形消費畢竟難以長久,常態消費的市場潛力有待開發。
上海商業信息中心首席研究員齊曉齋認為,從正常的禮尚往來,變味成人情、關系、公關,年會經濟的“泡沫”已經沉痼多年,積弊已深。一朝泡沫被擊破,難免可能出現暫時不適應的情況。
但長遠來看,常態消費包括大眾消費的潛力很大,年會遇冷是行業健康發展付出的陣痛代價,相關企業應該盡快轉型,找到可持續的盈利模式。
“這么嚴重的影響,行業始料未及,肯定要死掉一批企業。”余南平說,然而轉型是必須的,退出是在為正常的消費市場找到平衡點。餐飲企業需要向大眾化餐飲、婚宴、家庭宴會轉型,一些畸形消費必須拋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