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政的中國共產黨即將創造新的歷史轉折——為開辟“全面深化改革”的中國新局面奠定牢固基石,以新的更矯健姿態參與人類發展競賽與合作,而高放的那座獎杯正是“21世紀”。
中國共產黨十八屆三中全會11月9日至12日舉行,深入研究“全面深化改革”的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明確提出總體方案、路線圖。
一段時間來釋放的密集信息預示,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文明體制和黨的建設制度的改革深化,均在議題之中而無一缺席,細到諸如財政、金融、價格、國企、保障、簡政之類具體環節,范圍之廣、力度之大為歷史空前。
這次會議召開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時期的關鍵節點。四天的會期將在中國歷史長河中留下“里程碑”“新起點”的鮮明標記。會議成果不僅決定中國未來較長時期發展,亦將深刻影響中國世紀姿態與世界格局。
1978年召開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開辟了“中國道路”,使中國實現歷史大轉折,擺脫瀕臨崩潰的危局,30余年后奇跡般地躍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然而,資源環境約束的緊張、民眾利益訴求的多元、國際競爭壓力的倒逼,使傳統發展方式的空間幾近窮盡。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將力圖實現又一個新的歷史性轉折——通過全面深化改革,成功推動經濟社會轉型,順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全面開啟“發展升級版”和“奇跡第二季”。
一年前,中共十八大明確提出了“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即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新中國成立100周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并進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閉關自守、拒絕變革的大清王朝被西方殖民者的堅船利炮轟開了國門,從此,中國陷入歷史沉淪的黑暗之中,直到中國共產黨執政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開國領袖毛澤東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概括為兩大階段任務:一是爭取國家獨立、民族解放;二是實現人民富裕、國家富強。完成第一個任務,中國用了100年多一點的時間;而完成第二個任務,中國要再用100年時間。
站在當下的歷史節點,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時間表僅余7年,距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間表還有36年。“改革盛會”——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意味著中國分別進入向目標沖刺和決戰的歷史新時期。
走過35年的改革開放歷程,中國面臨的國際國內復雜因素聯動疊加,即將開始的以“全面深化”為主要特征的新改革面臨的課題之艱巨、形勢之嚴峻前所未有。
“攻堅期”“深水區”是對中國即將掀起的新一輪改革的形象描述。這意味著,阻力最小的路徑已非最優的路徑選擇,中共必須拿出更大的勇氣和智慧,才能使堡壘式的、漩渦式的體制機制障礙和利益固化藩籬一個個地被堅決破除,不斷趨進成功的彼岸。
過往35年的實證研究表明,中國共產黨已經積累了豐富的改革知識經驗、認識到了改革內在規律,不會為風險所懼、不會為干擾所惑,其會給國內外以信心,拿出更加注重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蘊含著“最大公約數”“黃金平衡點”的全面深化改革總體方案。
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今年7月首次論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五大關系”。他強調,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內在規律,特別是要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關系,處理好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關系、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的關系、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的關系、膽子要大和步子要穩的關系、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
2008年爆發的百年罕見國際金融危機,表面上是給世界各國經濟增長速度帶來了巨大沖擊,實質上則是對世界各國發展方式、制度結構的深刻沖擊。實際上,人類發展面臨著向何處去的“世紀之問”。
以此為標志,國際競爭更加鮮明地表現為“利益競合”“發展競賽”“制度競爭”,各主要經濟體均在試圖改革以尋找新的發展空間并搶得先機與主動權。
放眼全球,一些主要發達經濟體礙于政治僵局、階層對立,改革步履維艱、方向不明。而中國給人的深刻印象是,不僅有正確的改革方向,還有果斷的行動能力,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上任近一年來出色的宏觀管理方式創新表現就證明著這一點。
當下中國,比近代史以來的任何時候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實現,這是“集體夢”和“個人夢”的統合。中國宣告,“中國夢”與世界各國人民的夢想息息相通。這意味著,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不會成為一些西方分析家所擔憂的“偉大復仇”,中國將通過合作與世界實現共贏。
經歷35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的主導戰略文化已經深度轉向合作型戰略文化,人類命運共同體、利益共同體的意識正在深植。這預示,“暴力崛起”的歷史經驗將不會應驗于中國,中國不會成為16世紀的荷蘭,17世紀的法國,18世紀的英國,19和20世紀的德國以及20世紀的日本。
中國共產黨將改革開放形象地稱為“在新的時代條件下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將全面深化這個“新的偉大革命”的歷史進程,進行21世紀發展競合的遠征,使如期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成為世紀大事件,而其對世界的外溢影響將比此前35年更加重大而深刻。(記者 王建華 蔡敏 許曉青)
實習編輯 艾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