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①:沈陽市大東區國家稅務局的工作人員正在介紹電影行業增值稅發票。圖②:鐵道部分拆后成立中國鐵路總公司,推動鐵路貨運從計劃全面走向市場。
原標題:這一年,我們的改革路線圖
“暴雨”!“爆棚”!是上海自貿區掛牌后第一個工作日的兩個關鍵詞。10月8日,雖然遭遇暴雨,但一天內,就有1480人次前來咨詢辦理業務,辦理注冊登記577人。
火熱的自貿區,只是十八大以來中國經濟新一輪改革的縮影。全國鐵路貨運從計劃全面走向市場,央行全面放開貸款利率管制……各項改革都在穩步推進。
當前,新一輪改革主要體現為產業調整升級、多領域市場化改革、扶持民間資本、簡政放權等方面的結構性質變。
以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為核心,我們正加快推進財稅、金融、價格、科技等改革,把改革的紅利、內需的潛力、創新的活力疊加起來,為轉型升級提供體制保障。
雖然有調整的陣痛、成長的煩惱,但深化改革正激揚出強勁的發展活力,中國發展進入提質增效的新階段。
財稅體制改革
牽一發而動全身
蘇州的制造業久負盛名,經濟總量去年排名全國城市第六位,號稱“世界工廠”,但制造業占比太高,資源消耗多,環保壓力大,讓蘇州發展的腳步越來越沉重。“營改增”,為蘇州制造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一劑良方:主輔分離。
萬都公司管理部長林宰永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以前,公司經營中產生的運費成本計入產品價格,按照17%的稅率繳納增值稅。‘營改增’試點后,交通運輸的稅率是11%,我們單獨成立了專門做配套的物流企業——邁斯特蘇州物流有限公司,這家公司運輸產品時產生的運費就可以按照11%的稅率繳納增值稅,整體稅負降低了。”
目前,我國財稅體制改革的“重頭戲”——“營改增”正如火如荼地展開,并且起到了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神奇效果。一來打通了增值稅抵扣鏈條,從制度上解決了重復征稅問題,二來減輕了試點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稅負,三來促進了服務業加快發展,新辦企業不斷增加、業務量大幅增長。同時,更促進了制造業創新發展,推動了服務外包和主輔分離,鼓勵了設備更新和科技創新,對企業轉型升級作用不可估量。
從8月1日起,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在全國范圍內推開,適當擴大部分現代服務業范圍,將廣播影視作品的制作、播映、發行等納入試點。據測算,2013年全部試點地區企業將減輕負擔約1200億元。
從地區范圍到全國范圍,從指定行業到行業擴容,已經走過一年多的“營改增”在提速后,已不再僅是臨池試水式的摸底探索,不再僅是涉及產業層面的設計優化,而是上升為涉及更宏觀層次的改革信號。可以說,“營改增”的格局有多大,其能夠釋放出來的改革紅利就有多大。
同時,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更多向民生傾斜,消費稅、資源稅等相關改革也在穩步推進中。
金融體制改革
更好服務實體經濟
全面放開貸款利率管制,邁出銀行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關鍵一步;
允許嘗試由民間資本發起設立自擔風險的民營銀行、金融租賃公司和消費金融公司;
在上海自貿試驗區內先行先試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
讓人目不暇接的金融改革接連涌現。十八大以來,金融改革正意氣風發地駛入“快車道”。
“可以預見到,人民幣資本項目下開放的影響,必然會給我國相關金融改革帶來巨大的推動作用。”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
“凡是‘市場能辦的,多放給市場’。今后在繼續加強中央銀行主導和國有銀行為主體的條件下,應兼容和鼓勵民營金融機構的建立和發展。” 廈門大學教授胡培兆表示,“容許民營金融發展,就能盡快解脫國有銀行背負民營企業融資難的責任,也可以打破金融壟斷的壁壘,遏制影子銀行的斜出,有利于規范金融秩序,進一步激發金融業的活力,有效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促進實體經濟繁榮發展。”
改革后的金融業正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特別是有力支持了國民經濟發展中的薄弱環節,推動了經濟結構調整。
今年上半年,全國新增小微企業貸款1.03萬億元,占全部新增企業貸款的42.6%,這一比例較去年同期提高了9.9個百分點。
行政審批改革
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10月12日下午,廣東省東莞市工商局辦事大廳商事登記受理窗口一直沒閑著。“公司準備在大嶺山增開一家店鋪,昨天下午提交了材料,今天就通知我來領取執照,這速度,真快!”不到半小時,一家企業的店務主任趙尹光拿到了工商執照。
東莞市工商局局長范燕彬說,在商事登記改革中,東莞把相關審批事項從改革前的188項壓減到改革后的109項,并將其中81項從前置改為后置,僅保留金融、保險等28項國家法律法規規定必須經過批準才能設立的事項。
改革極大激發了經濟活力,自去年12月東莞實施商事登記改革以來,至今年9月底,東莞市新登記市場主體8.41萬戶,同比增20.04%。
東莞的改變,進一步證明了轉變政府職能是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的關鍵,而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就是轉變政府職能的突破口。
新一屆國務院組成后,把轉變職能作為第一件大事緊抓不放,目前已經取消下放334項行政審批等事項。
中國社會科學院教授鄒東濤表示,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從短期看,有利于減輕企業生產經營的負擔,打破民間資本進入市場的“彈簧門”、“玻璃門”,直接惠及市場,增強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從長遠來看,有利于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經濟轉型升級。
科技體制改革
提升企業創新能力
科技支撐發展,創新引領未來。隨著科技創新能力的不斷增強,科技進步的貢獻率越來越高,從2001年的39%提高到目前的51.7%,對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不斷凸顯。
“從理論上講,科技創新提升了勞動生產力,就會推動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的改革。”科技部部長萬鋼說,從實踐中看,手機逐步代替固話,促進了電信機構的改革;微信沖擊了短信,促進運營商轉換經營模式;網購帶動物流和零售業轉型;支付寶、余額寶引發對商業銀行改革的思考;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倒逼電力體制改革。
十八大以來,我國積極推進科技體制改革,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通過科技創新推動體制改革和促進經濟轉型發展,創新型國家建設邁向新征程。
2013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全面提升企業創新能力的意見》,明確提出以深入實施國家技術創新工程為重要抓手,全面推進企業技術創新工作。6月初,科技部會同國家發改委等15個部門和單位建立聯合推進機制,促進企業成為技術創新主體,各項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和成效。
我國以培育創新型企業為抓手,大力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在國民經濟重點行業遴選676家創新型企業,帶動省級創新型企業8400多家,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運用創新方法,走創新發展道路。同時,著力把研發機構建到企業,已在有條件的行業骨干企業組建了99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和313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認定了887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夯實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基礎。
資源價格改革
理順長期扭曲的價格體系
今年3月,國家出臺了成品油價格機制完善方案,成品油調價頻率加快,國內油價能夠更靈敏地反映國際市場油價變化。與此相伴,我國水、電、天然氣等資源性產品的價格改革逐步展開。
水價改革明確思路。今年1月,國家發改委、財政部、水利部聯合下發文件,明確水資源費征收標準制定原則、嚴格控制地下水過量開采、對超計劃或者超定額取水制定懲罰性征收標準等。
電價改革取得突破。7月,將現行銷售電價逐步歸并為居民生活用電、農業生產用電、工商業及其它用電價格三類。9月,提高了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征收標準,并出臺了調整和完善光伏發電價格及補貼政策的文件。
天然氣價格建立新機制。7月10日起,國家調整非居民用天然氣價格,建立天然氣價格與可替代能源價格掛鉤的動態調整機制。
電煤價格取消雙軌制。國家發改委不再下達年度跨省區煤炭鐵路運力配置意向框架,煤企和電企自主簽訂合同,自主確定價格。
水、電、煤、油、氣價格改革,既要理順長期扭曲的價格體系、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作用,也要考慮社會承受力,特別是要兼顧困難群體的利益,這是近年來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堅持的一個原則。(版式設計 蔡華偉)
實習編輯 艾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