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高立法機關——全國人大常委會24日開始審議關于加強網絡信息保護的決定草案,這表明中國正仿效國際慣例,制定專門的法律保護公民個人電子信息。
這個決定將通過明確互聯網用戶和網絡服務提供者的義務與責任,并對有關主管部門的權責作出規定,為網絡時代的信息保護裝上“法律的盾牌”。
這次提交審議的草案突出強調:國家保護能夠識別公民個人身份和涉及公民個人隱私的電子信息。公民對侵害其合法權益的網絡信息,有權要求網絡服務提供者采取必要措施予以制止。
草案還規定,任何組織和個人未經電子信息接收者同意或者請求,不得向其手機或者個人電子郵箱發送商業性電子信息。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在中國的廣泛應用和迅猛發展,人們在享受網絡帶來便捷的同時,網上詐騙、網絡謠言、泄露和販賣公民個人信息、網絡淫穢色情等違法犯罪行為日益猖獗,垃圾郵件、垃圾短信令人不勝其擾。
中國社科院法學所研究員陳欣新說,中國現有的一些法律雖然涉及了對個人信息的保護,但比較零散,難以形成嚴密的保護個人信息的法律網。需要一部法律位階比較高、專門保護個人信息的法律。
一個月前,中共十八大提出要“加強網絡社會管理,推進網絡依法規范有序進行”,24日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這項草案被認為是對這一要求的具體落實。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李飛就這部草案作說明時說:“決定草案重點針對我國當前網絡活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建立、完善相關制度,為加強公民個人信息保護、維護網絡信息安全提供法律依據,以適應當前互聯網健康有序發展的需要。”
立法規范互聯網信息傳播是國際通行規則。世界上網絡技術發達的國家都在研究如何用法律手段管理互聯網。目前世界上已有90多個國家和地區制定了專門法律對個人信息進行保護。
除政府層面,國外大企業對保護員工的個人信息同樣十分重視,很多公司都建立了保護個人信息的內控機制。
北京郵電大學互聯網治理與法律研究中心主任李欲曉認為,完全匿名環境下如何確認和保護合法權利皆為夢言。草案這樣規定實現了“以實名保護合法權利,以匿名構建自由交流之環境”。
此間輿論指出,草案的出臺并非有人認為的對網絡進行“封堵”,而是為互聯網健康有序發展提供法制保障。立法是為了保護公民權利和公共利益免受侵犯,保護公民在網絡上的正當權益,中國的互聯網還將向更加開放的方向發展。
陳欣新舉例說,目前網絡信息內容產業呈良好的發展勢頭,如果缺乏好的法制環境,這類正當合法的企業的發展必然受到傷害,違法的人反而得利。
為了確保互聯網的健康發展,全國人大常委會早在2000年通過了關于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
中國社科院法學所研究員周漢華認為,草案的規定還不是很具體,包括并未涉及網絡監管部門職權劃分等,需要今后進一步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