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隨著工業化、城鎮化快速推進,大量農村勞動力持續向外轉移,不少農村出現務農勞動力老齡化和農業兼業化副業化現象,“誰來種地”問題日益突出。剛剛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創新農業經營體制機制,今后如何培育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相關政策應該從哪兒著力,本報記者進行了調查。
今天誰在種糧
如今在家種地的老的比少的多,女的比男的多,50歲以上的占到63%
2012,的確是個豐收年。
走進湖南省產糧第一大縣寧鄉,農民們說起今年天氣,心存感激——既沒遭水災,也沒遭旱災,是近年來難得的風調雨順。盤點年終糧食產量,滿是歡喜——糧食總產90.01萬噸,比去年又增加了4.81萬噸。
不過,種糧農民依然有顧慮:種糧比較效益低,風險大,留在農村的人年齡老化……豐年背后,一種擔憂揮之不去——明天,誰來種糧?
歲月在宇德泉身上留下了明顯的痕跡——布滿臉龐的皺紋,花白的頭發,還有一雙像是被風吹干了的眼睛。
盡管已經68歲了,這位雙江口鎮雙福村的老支書,卻暫時沒有休息的打算。家里還有6畝多水田,基本依靠他來打理,“今年年份好,除了留下口糧,我還賣了6000多斤谷子”。
宇德泉有兩個兒子,年紀都過了40,一個在外打工,一個在家幫忙。有人幫襯總是省心的好事,但宇德泉卻不這么看。在他看來,沒啥其他手藝的,才會回家種田。
“有本事的人,都在城市打工。如今在家種糧的,老的比少的多,女的比男的多?!庇畹氯f。
雙福村全村3540多人,水田3400多畝,全村有六成左右的人在家種地。宇德泉說,這個比例在全縣來看,應該是很高的了。
同在雙江口鎮的雙江口村,在家種糧的農民只有1/3。“青壯年都在外打工,村里有些組,近千畝水田,沒有一家種糧,都把地交給別人了。”村支書黃光輝說。
38歲的黃光輝,絕對算得上是種糧隊伍里的年輕人。今年種了11畝多水田,除了自家2畝8分地,其他都是親戚交他打理的。
黃光輝也有過外出打工的經歷,“在外跑車,客運貨運都干過”。6年前,他回到老家,去年又當上了村支書。今年,黃光輝賣糧賺了1萬多元,但他卻說:“如果不是當村支書,我也不愿種這么多的地”。
當前農村誰在種糧?寧鄉縣農業局今年對縣里100個村1000戶農戶進行了調查,結果與兩位村支書的感受基本吻合。
據統計,1000戶農戶中,糧食生產從業人員50歲以上的占了63%,20到29歲的只有3.5%,30歲到49歲的約占25.3%;從男女比例來看,男性僅占34.3%,女性占到了65.7%;從文化程度來看,小學文化占17.2%,初中文化67.7%,高中及以上學歷的,僅僅15.1%。
規?;潭热绾?/strong>
千畝種糧大戶僅幾戶,百畝以上水田流轉面積4.2萬畝,占全縣的3.85%
地處寧鄉縣東北的雙江口鎮,耕地超過5萬畝,是縣里的傳統產糧大鎮。盡管近年來外出打工的人在增加,但鎮上不僅沒有耕地拋荒,還難能可貴地都種上了雙季稻。黃光輝說,村民們撂下的地,都由種糧大戶們接手了。
雙江口村村民范為波,就是村里有名的種糧大戶。
17歲就開始在外闖蕩的范為波,做得一手好木工活。在長沙、廣東待了10多年后,多年前回到老家重拾農活。從十幾畝地起,范為波每年都要擴大自己的種地面積,面積達到180多畝,且全部在本村。
承包田集中連片,范為波一個人包下了田間管理的活。他說,如今的規模一個人干,剛剛好,省去了不少雇人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