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休眠”表現多樣,危害巨大
俗話說,不依規矩,不成方圓。任何社會要有序運轉,都必須有一套規則、制度。在我國,這一套規則和制度包括法律、規章、政策等多個層次,涵蓋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為保障民眾權益提供了堅實的依據。然而,在實際生活中,由于一些部門和人員執行不力,好制度的效應并沒有完全發揮出來,導致“制度休眠”,以至于有時老百姓發出這樣的感嘆:“有些制度看得見卻摸不著。”
“制度休眠”有種種表現。
一是落實不力,讓惠民政策在有的地方成為“空文”。
好政策還需落實好。近年來,中央出臺的惠民、利民政策很多,社會反響強烈,百姓紛紛叫好。但這些政策在執行過程中,由于情況復雜、利益關聯等原因,有時會發生變形走樣的情況,惹來民眾的怨聲。
二是監管缺位,讓一些規章制度在有的領域凌空蹈虛。
相關部門出臺的一些規章制度很有針對性,往往是為了整頓、清理當下的一些不良現象。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這些規章制度有不少淪為“應景之作”,嚴重損害了政府和相關部門的權威。這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一些具體執行部門沒有真正履行職責,發揮應有的監督、檢查作用。
三是辦事人員相互推諉,“躲、拖、推”,讓百姓訴求成為“皮球”。
群眾利益無小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宗旨。有的地方、有的部門對攸關群眾利益的事情推諉塞責,不聞不問,這不僅是對個人權益的漠視,更是對黨的執政理念的漠視。一些與群眾切身利益相關的事情,如果解決不好,服務不到位,就會動搖民眾對黨和政府的信任,這是需要引起高度警惕的。
現階段,社會進入轉型期和矛盾凸顯期,群眾利益訴求復雜,許多造成很大社會影響的突發事件、群體性事件,往往都是肇端于不起眼的小事。各級行政部門如果不能主動回應群眾關切,切實按照各種規章制度行使權力、履行職責,各種矛盾就難以消解在萌芽狀態。
落實難原因復雜,亟待重視
一些制度為何執行起來那么難,好制度為何患上“腸梗阻”?
記者調查發現,一些干部有“官本位”思想,在工作中養成了只對上負責的習慣,對于群眾提出的問題,尤其是一些棘手問題,能推就推。
南京市紀委督察辦副主任甘繼勇表示,一些地方干部對領導的批示,執行起來往往很堅決。但如果單單只是群眾的訴求,沒有來自領導的壓力,那么辦理的積極性有時就會大打折扣,甚至寧愿讓好制度“休眠”。“你有你的制度,我有我的解讀。”遼寧同格律師事務所執行合伙人陳寶龍這樣形容少數基層干部的心態。
干部在政績觀上存在的問題也是導致“制度休眠”的重要因素。
專家表示,在回應群眾訴求、解決矛盾沖突方面,已有不少渠道。一些制度“休眠”、“梗阻”的背后,其實是部分地方干部片面追求政績帶來的。在這些人眼中,如果中央的一項制度執行后對提高自己的政績有利,那么就會積極主動,反之,有時就會敷衍了事。甘繼勇認為,長期不能很好解決的群眾訴求,一般都是難辦的麻煩事。如果對干部缺少解決這方面問題的考核,不能形成正確的政績導向,那么一些“懶政”的官員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能不惹麻煩就盡量不惹麻煩,這就必然造成互相推諉現象的出現。
與此同時,地方、部門和個人利益有時也會成為制度執行過程中的干擾因素。
北京盈科南京律師事務所律師吳宇表示,近年來,一些地方因征地拆遷引發了諸多矛盾,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地方政府盯住了土地市場的巨大利益,從而置國家法規和政策制度于不顧,搞大面積強拆強征。在拆遷的過程中,有時也不按照相關補償標準的要求,給予被拆遷居民合理補償。江蘇省淮安市委副秘書長、信訪局局長邱金義坦陳,一些信訪問題的產生,往往是因為職能部門不能真正從群眾利益出發來考慮問題,而是斤斤計較于部門利益或者個人得失。
廣西師范大學宣傳部長張藝兵則認為,在分析“制度休眠”的原因時,我們還應該注意到,在某些領域,基層確實存在著執法人員不足、執法經費不夠、技術裝備缺乏的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監管成效,影響了制度執行的效率,應當想辦法予以解決。
受訪專家認為,傳統觀念一般認為“只要制度好,還怕管不了?”其實這樣的認識并不全面——光有好制度還不行,制度不會自我執行,必須強調制度的落實,要求各級行政部門對此認真負責。當然,制度執行的環境如何、制度發揮作用的基礎如何,這些也是我們應該思考的問題。只有改善制度執行的環境,努力規避各種容易讓好制度“休眠”的不良因素,才能讓好制度發揮更大的作用。
破解“制度休眠” 探索應對之策
如何讓好制度發揮最大效益、如何破解“制度休眠”困局?各地進行了各種形式的探索。
建立正確的政績導向
從目前各地的考核來看,上級對下級的考核往往過于注重GDP指標和招商引資指標,一些地方的職能部門通常也是以經濟指標為考核重點。這造成一些地方干部把發展經濟的“第一要務”當作“惟一要務”,熱衷于招商引資、上項目,對民生問題不夠重視,把群眾中特定群體的合理利益訴求當成了“雜音”,民意、民怨難以入腦、上心,這必然造成一些為百姓謀利益的好制度落實不到位。
建立檢查和考評機制,是提高制度執行效率的關鍵之舉。專家表示,首先要做到制度內容的公開透明,讓群眾了解,知道哪方面的訴求應該由哪個部門來解決。在此基礎上,建立一整套科學的考評機制,形成正確的政績導向,將有助于解決各類群眾訴求。
據了解,自2006年起,福州市建立了“12345”便民呼叫中心,實行24小時實時互動和全天候在線服務,對群眾的訴求統一受理。福州市及所轄縣(市)區兩級信訪局負責訴求件的批轉和審核工作,職能單位聯網負責辦理,效能部門對承辦單位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進行實時監督。
福州市效能辦副主任李峰說,為避免網上訴求辦理流于形式,效能部門加強效能監督,把“12345”訴求件辦理質量納入機關效能考核范疇,群眾訴求辦理情況成為對相關單位和個人進行考核的重要指標。
這一平臺運行5年來,福州市各級機關為群眾辦理訴求的積極性大大提高,行政不作為的數量大大減少,各項制度的執行率也不斷提高。5年來,這一平臺共受理群眾有效訴求達52萬件,群眾和企業的滿意率達92.7%。
專家表示,由此可見,要保證相關制度得到全面、高效落實,就不僅要強化制度執行體系的建設,更要抓住考評這個關鍵點。有執行、有考評,考評結果與政績掛鉤,這樣就會形成一種導向,增強制度執行的剛性。
加大監督懲處的力度
解決“制度休眠”問題,從問責的角度就是要加大對制度執行不力,“懶政”、“庸政”等行為的懲處力度,警醒那些碌碌無為者,那些只為各自部門、地方和自身利益考慮的執行者。
專家表示,任何規章制度,都要有責任追究機制。要考慮不執行怎么辦,誰來負責任,怎么樣處罰。
據湖南省監察廳副廳長李利君介紹,湖南省為解決一些地方有制度不執行,不作為、緩作為等企業和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將采取九種方式,處理影響機關效能和損害經濟發展環境的行為,嚴重者將被免職。
湖南省最新出臺的《關于影響機關效能和損害經濟發展環境行為處理辦法》,對需要問責的行為及處理方式,作了十分具體詳盡的規定。“九種處理方式包括:誡勉談話、責令書面檢查、公開道歉、通報批評、停職檢查、調離工作崗位、引咎辭職、責令辭職、免職。” 李利君說,這一處理辦法對各種有制度規章卻不認真執行的“庸政”、“懶政”等行為開出了極其嚴厲的罰單。
李利君介紹,問責的范圍,包括全省各級黨的機關、人大機關、行政機關、政協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及其所屬部門和機構以及經授權、委托具有公共事務管理職能的組織及其工作人員。人民團體、事業單位、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及其工作人員和機關聘用人員、借調人員也參照執行。
據了解,通過嚴厲的問責,湖南省各地各級干部作風提升明顯,制度執行不力及“懶政”、“庸政”等行為明顯減少。
讓群眾參與激活“休眠”制度
避免“制度休眠”,關鍵的因素在于最大限度地讓群眾參與進來,讓群眾對干部干得好壞有發言權。只有這樣,干部才能真正重視群眾的感受,改變行政理念。
2011年2月,新疆對自治區職能部門中不作為的干部“亮劍”,群眾評議“滿意度”成為重要指標。通過評議,在基層干部和群眾眼中有“懶”、“庸”、“拖”等問題的干部被“處理”。
據介紹,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會同自治區紀檢監察廳、黨委組織部采取召開會議、發放評議表的形式,分兩批對自治區涉及經濟領域的16個廳局26個處室的作風效能情況進行了評議和征求意見,內容涉及依法行政、工作效能等多個方面,主要采信基層干部和群眾評議。共收回評議表2857張,征求意見368條。
根據最終的評議結果,自治區黨委、人民政府決定,對群眾滿意度低、總體評價和分項評議的“好”票率達不到50%,以及在征求意見中被反映問題較多單位的相關責任人進行了問責。
專家表示,群眾評議的意義在于樹立一種導向,讓基層官員能樹立正確的政績觀,為百姓服務。只有樹立了這種導向,好制度才不會“休眠”。(采寫:李鈞德蔡玉高 范春生 王勉等 策劃:何晏 高遠至)
來源:半月談 編輯:鄧京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