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對政府的“錢袋子”盯得越來越緊 張杰明再次表示亞運收支平衡
昨日下午,廣州市十三屆人大六次會議各代表團分組審議預算報告。亞運究竟花了多少錢,廣州市政府欠了多少債?機關幼兒園“斷奶”有無時間表?公務員的購房補貼屬于什么性質?代表們對政府的“錢袋子”盯得越來越緊,還有代表建議要成立專門的預算審議委員會。
中院院長: 代表建議公開亞運賬本
廣州市人大代表、廣州中院院長吳樹堅說,有些代表提出亞運花了很多錢,但是不知道亞運的錢是怎么花的。她建議有關部門公開亞運賬本。吳樹堅說,她知道亞運的很多基本建設項目,包括亞運城,都是用市場運作的形式完成的,并不是整個亞運城的建設都靠財政投入。
“城市整治算不算亞運的?河涌整治,用的是水務經費,而且通過水投集團去融資,那也不一定全部是財政經費。我本人了解一點情況,但是老百姓不知道。”
她說,相關部門掌握這些信息,就要及時公開。“否則普通老百姓會擔心:搞亞運花了那么多錢,而中央和省里給的錢又很少,蛋糕就這么大一塊,醫療、教育、公交補貼等會不會少了?”
財局局長:適當的時候會公開亞運賬目
前日,全國人大代表鐘南山說他查資料發現,廣州亞運的直接投入和間接投入很大。“總投資2577億元,其中廣州投資1950多億元,帶來債務2100多億元。”他很擔心,背著這么大的債務,廣州搞民生的錢不知從哪里來。
廣州真是因為亞運背上了沉重的債務嗎?昨日,各家媒體的記者對廣州市財政局局長張杰明圍追堵截。鐘南山代表所說的“2100多億債務”是否準確,張杰明對此不置可否,轉而讓記者去問鐘南山數據從何而來。
昨日張杰明再次表示“亞運收支基本平衡”,適當的時候會公開亞運賬目。廣州市人大代表、監察局局長楊建武說,由于統計口徑不同,亞運的賬目出現了不同的數據,需待財政部門作權威發布。
建議:三農資金增長不夠
三農投入的問題是從化代表團分組討論時的焦點。廣州市人大代表駱志榮說,在預算中,他沒看到新農村建設相關的投入。
市財政局的相關負責同志解釋,農村人居環境的建設,在財政體制上首先是落在區、縣級市一級。今年的預算投入有1.62億元,主要通過部門預算來體現。
19.3億公交補貼分配是否合理?
白云代表團一代表追問財政局有關負責人,今年19.3億元的公共交通經費如何分配。該負責人介紹,7.6億元是公交企業的虧損補貼,6億元是給公交的票價補貼,2億元是地鐵的票價補貼,2億元是公交資源整合費,1.1億元是購置車輛的費用,0.2億元是村村通公交的虧損補貼。
有人大代表提出,用于收購非國有公交企業的2億元公交資源整合費和1.1億元購置新車的費用應屬于企業行為,不應轉嫁到財政頭上。經測算,只要財政再拿出6億元來補貼公交地鐵,公交地鐵優惠就可以直接打六折,而不需計次數。
機關幼兒園“斷奶”有無時間表?
在越秀代表團分組討論會上,人大代表王向陽說,很多部門幼兒園、行業幼兒園仍然享受財政撥款,一邊享受著巨額政府補貼,一邊卻不對公眾開放。
他緊追財局不放:“財局是否應該交代下什么時候給他們“斷奶”,起碼要有個時間表。因為幼兒園收費貴,我知道有的人干脆就不生了。”在場代表喝彩聲不斷。
廣州財政局社保處處長潘偉文向記者表示,這個是體制方面的問題,“要么就全部義務教育,要么就全部推向社會,現在確實存在問題,但不是財局就可以解決的。只要他們還是納入體制,我們還是要按規定撥款的。”
公務員的購房補貼是何性質?
番禺代表團丁訓剛提了兩個與公務員收入有關的問題。他說自己在企業做,對公務員的福利待遇不是很了解。“昨天一個代表問,每個局每個單位都有購房補貼,這是什么性質的錢?”
市人大代表、建行廣東省分行副行長陳翠芳說,廣州的公務員很多年都沒有提高工資。“購房補貼是給那些沒有參加福利分房的人的補貼,是貨幣分房的支出。”
“是不是已經分房的就沒有?”代表田子軍接過話頭追問。代表李瑜回答說,參加實物分房的就沒有。
田子軍緊追不舍:“公安局下面的一個處就有幾百萬元,但不知道有多少人?”市中院院長吳樹堅說,全部是沒有享受實物分房的才有貨幣補貼。
建議 成立預算審議委員會
“大部分代表都是外行,建議人大設立預算審議委員會,吸收專業人士監督預算。”增城代表團分組討論會上,人大代表李明華、楊清蒲建議,廣州市人大設立預算審議委員會,專門對政府預算和各類政府規劃進行分析監督。
“公辦幼兒園為什么還要投入那么多錢,不少代表都弄不清楚。”李明華說,大部分代表都是財經方面的外行,對于政府預算出現的問題看不出來。人大代表楊清蒲建議,廣州市人大增加預算審議委員會,對政府預算進行專門的審議和監督。
李明華說,預算審議委員會可以吸收有財經背景的專業人士成為人大代表,專門審議政府預算。
人大代表麥潔華稱,有的部門“年頭報大數,年尾用不完”。麥潔華建議市財政局的預算報告案中,應該公布上一年預算執行情況的細則。廣州財政局社保處處長潘偉文回應稱:“預算和實際決算是會有一定偏差,往往是由于工程進度等原因造成。”
來源:廣州日報 編輯:鄧京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