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京津冀城市之間人員流動日益頻繁,異地居住現象越來越普遍。由于省際醫保對接不暢,異地就醫有“保”難“報”現象日益凸顯。
異地就醫報銷不便問題凸顯
隸屬河北省三河市的燕郊鎮,近年來承載了數量巨大的進京務工人員。這些在京務工人員的醫保絕大部分在北京的單位,由于京冀醫保不銜接,在燕郊看病無法在北京順利報銷。一些住在燕郊的“北漂”表示,燕郊醫院無論多方便,但基本要自費,一般只有急診才去。盡管在北京看病消耗時間長,但大病不得不選擇在北京治療。
在北京市大興區龐各莊一家公司上班的孔濤,選擇在離公司不遠的河北固安縣買了房。他表示,公司辦的是北京的醫保,雖然家附近有醫院,看病很方便,但由于不能報銷,所以還得到北京的醫院看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退休教師段某和老伴在燕郊養老。段某說,老伴多病,如果在當地醫院看病,報銷只能回北京或者把資料寄回北京,輾轉奔波非常不便。據了解,一些北京老年人希望在臨近的燕郊等地養老,但異地看病報銷難卻成了目前無法跨越的一道坎。
專家建議合理運用價格調控杠桿
河北省保定市衛生局副局長郭淑芹說,我國實行的新農合、新城合和城鎮職工醫保基本覆蓋了所有人群,但在異地工作或生活的人們就醫報銷是個大問題,由于辦理相關手續不順暢,使得相關人群不能順利享受醫保政策。首先,醫保政策各行其是,難以對接,省際醫保藥品、診療、服務設施等目錄編碼不一致,成為阻礙醫保聯動的主要障礙。其次,異地就醫難監管,費用不易控制,而且還可能發生偽造病歷騙保等情況。另外,北京集中了全國最為優質的醫療資源,有人擔心,一旦京津冀醫保聯動,可能會導致更多的人到大城市的大醫院看病,從而加劇北京的大城市病。
一些醫療界人士提出,醫保對接的關鍵是先解決好信息平臺建設,可盡快建立“異地就醫醫保結算系統”。
也有專家提出,“報銷比例逐級降低是個調控杠桿”。新農合、新城合參保人群在當地縣鄉醫院可以報銷70%至80%,到異地大醫院只能報銷10%到20%,可以緩解人們蜂擁到大城市、大醫院看病的現象。
《 人民日報 》( 2014年04月15日 0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