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論壇
這幾天,北京嚴重的霧霾天氣,讓大家都覺得很憋屈、煩悶。昨天,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應急指揮部發布橙色預警,距離最嚴重的紅色預警,只有一步之遙。
這是自2013年10月《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試行)》發布以來,首次啟動橙色預警。也就意味著,嚴重的霧霾狀況,還要持續好幾天。這樣的空氣,誰都不喜歡。但在一次次無奈的體驗、爭辯之后,大家也都知道,想改變現狀,絕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一味地抱怨和吐槽,除了會讓自己的心情更糟,沒有太多意義。
不如換個心態,把盤踞不散的霧霾,當做對社會治霾的“總動員”。除了政府部門必須做好應急行動外,個人也要把心態和行動,調到“霧霾節奏”。一方面是要保護好自己和家人,比如減少戶外活動,出門盡量佩戴口罩等,另一方面也要盡到自己的公民責任,盡量不再給污濁的空氣增添新霾。
應急預案對公眾有很多“建議性污染減排措施”,包括少開車、加強工地揚塵管理等。雖然這些建議并不具有強制性,市民就算不執行,也沒有什么直接后果,但在這樣的空氣中,如果誰還做著“添霧加霾”的事,恐怕自己心里也不踏實。我們反對公權過度干涉私權,哪怕是在嚴重的霧霾下,但從公民的角度說,能把這些“建議”變為自己的“禁令”,則是一種責任感的體現。
雖然個人開車,對霧霾到底能有多少“貢獻”很難量化;減少開車,對治理霧霾的作用,也不可能立竿見影。但不可忽視的是,人人持以積極的心態和行動,有助于形成一種治霾的社會氛圍;對于政府部門和那些污染排放大戶,也會是一種道德壓力。市民個人的私車都停了,公車還能開嗎?工廠的煙囪還能排放嗎?
喻辛(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