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不累?
每天爬上萬個臺階
整個接車組共13人,姜南是班長。他2001年退伍后就進入北京鐵路局工作,是接車組里資歷最深的,親手帶出了一撥又一撥的接車組成員,因而被小伙子們親切地稱呼為“師傅”。除姜南外的12個人分成兩個班制,兩人一小組,每次列車進站,靠近車頭車尾的地方各站一個,根據不同的交路進行接車作業。
從出站通道上行到站臺沒有電梯,只有85級臺階,一層17級,共5大層,接車組的小伙子們一天最少也要爬20趟。由于北京南站的接車組與其它站不同,需要“流動換臺”作業,即接車組成員需要在不同的站臺之間跑動。除了這85級臺階,接車組的小伙子們還要不斷地倒換站臺。算起來,他們每天都要爬上萬個臺階,在站臺和出站通道內往返行走近20公里,用他們的話說就是“每天就像爬了趟香山一樣”、“肌肉都有記憶了,穿褲子的時候明顯感覺大腿兩側酸脹,全是肌肉啊”。
美不美?
看看接車組“大長腿”
90年出生的劉昊洋家住石景山,是接車組里的“大長腿”,身高1米9,在學校時是籃球隊的主力。
11點10分,該劉昊洋這組執行接車任務了?!按箝L腿”的名號可不是白叫的,爬這85級臺階他只需要十幾秒,一步仨臺階,一點都不帶喘的。來到站臺,劉昊洋先到下行出站電梯處看感應是否靈敏,然后巡視一遍站臺,確保一切正常后他筆直站立,集中精力盯著遠處車來的方向。
車一露頭,劉昊洋在第一時間告訴檢票口的工作人員準備檢票,之后與到達車的列車長聯系,詢問是否有需要幫助的重點旅客。車停穩后,劉昊洋拿起喇叭,開始組織下車旅客出站,直到最后一名旅客離開站臺。劉昊洋看了看帽子里塞的時刻表,20分鐘后的接車任務在另一個站臺,需要跑到下一個站臺作業,又是85級臺階、查看感應電梯、巡視站臺。
下午4點多,站臺雨棚頂部的燈全都開了,接車組的小伙子們最喜歡下午4點多雨棚上的燈,因為燈一亮就代表接車的高峰已經過去。但下午4點以后也是最冷的時候,中午吃的飯已經消耗得差不多了,太陽也已經偏西,臉在冷空氣中能感覺到針扎一樣的疼。
接車組的任忠軒告訴記者,站在那兒等車的時候自己偶爾也會放空,但一看到列車馬上又打起精神來,因為安全始終是第一位的。
這些20來歲的年輕人一上站臺就得保持集中精力,不能有任何分心,工作時也不允許攜帶手機,只是一次又一次地重復工作流程,這得耐得住寂寞。
苦不苦?
早飯就當午飯吃
10點20分,接車組的小伙子們開始去食堂買中飯,原來飯點兒是列車集中達到的時候,最忙,他們只能把吃飯的時間提前。就這樣也不一定有充足的時間吃完,他們經常是扒幾口飯就繼續跑去接車,等下午四五點鐘餓了的時候,再利用比較大的空閑在休息室里吃幾口冷飯。
每天打中午飯的時候他們都會多打一份飯,這飯放在休息室的桌子上,誰餓了誰就吃幾口。休息室里也備了紅燒牛肉面和牛奶,但小伙子們都已經習慣了這樣的吃飯節奏,覺得泡面太耽誤時間了。
他們還紛紛調侃,說自己來接車組之后都變胖了,其實是因為吃飯不規律,總是晚上回去加餐所致。
雖說吃飯不規律,但接車組的小伙子們最希望列車準點,最愿意看見顯示屏上的“正點”兩個字,就怕晚點,因為一晚點就意味著安排好的接車方案要打亂。最晚的一次,疏散完車站大廳里的乘客,回到家都已經夜里1點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