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昨天報道了一根位于寶山區友誼路克山路路口的高空欄桿,上面密密麻麻地裝滿了“50余個探頭”,有網友將其形容為停了一排“小燕子”。
探頭密布、如臨大敵,究竟所為何事?到底誰在安裝?誰來管理?昨天下午,自稱某軟件公司的工作人員發微博表示“為公司試驗所用,尚未接入相關公安系統平臺”。
不過,網民對此并不滿意,有人提出連串質疑:公共區域設置探頭,必須滿足哪些條件?企業采集,實驗性質,如何確保其獲取的信息不泄露?如果有人對公共場所的探頭提出異議,應該向哪個部門投訴?
公司稱“實驗” 警方尚未回應
寶山區友誼路克山路路口是一條普通的雙向四車道馬路,車流量并不是很大,中間設有安全島和綠化帶。引起熱議的密集探頭就位于這個路口上方的橫桿上,左側30個,右側27個,這些探頭都處于工作狀態,不時可見閃光。途經該處的一些路人反映,這些探頭是近期才安裝上去的,以前并沒有那么多。
盡管不少司機表示,無論探頭派什么用場,只要開車不違法,裝再多也不怕,但是安裝如此高密度的監控設施,還是引起了網友熱議。就在眾說紛紜之時,昨天下午,微博名為“薛曉剛1980”的網友發帖解釋:“這是我們單位裝的,有實驗性質的。為了違法取證,在實際環境中試運行。沒有那么多攝像機,有些是補光燈,為保證夜間效果和錄像。各種類型都集中上去了。該點還沒有接入寶山分局平臺。”對于這一解釋,公安部門并未作出回應。
從目前來看,這些探頭是安裝在馬路上的,只能根據《上海公路管理條例》來認定。條例規定,除公路防護和養護需要以外,禁止在公路兩側的建筑控制區內修建建筑物或者地面構筑物;需要在建筑控制區內埋設管線、電纜等設施的,應當事先征得市或者區(縣)公路行政管理部門的同意。這意味著,至少要安裝承載這些探頭的橫桿,必須先向有關部門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