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你們去執法為什么會發展到這么一個地步?
劉兆瑞:他們一直進行謾罵,推搡這樣的。那樣其實不管罵誰,誰都會有脾氣的,雙方已經圍起來了,作為同事我覺得我就應該幫他們。
記者:就是你覺得同事跟人打起來了,你就得幫同事?
劉兆瑞:對。
解說:劉兆瑞的同事中間,首先和劉國峰發生沖突的是這名黃衣女子鄭媛媛,視頻顯示她和劉國峰從口角到相互拉扯直接導致沖突愈演愈烈。
鄭媛媛:就是因為我一下車他就罵我,我肯定不接受,我就生氣了,那我就自己攆上去了。
記者:你想過這個問題嗎?假如我是因為公務去執法,處理的方式需要和平時有一些區別。
鄭媛媛:這就是工作嘛。,又不是說欠人多少,出去就要讓人罵,哪怕讓人捅死,你就站那兒就不要還,就死了算了。
解說:公務執法和平時的個人沖突是兩回事,但打人的隊員顯然都缺乏這種意識,他們都辯解說沖突發生并非單方面原因,這家自行車店長期占道經營,拒不整改,當天店主也一直在謾罵推搡。但是不論是在附近的商戶看來,還是在公眾看來這都絕不能成為如此暴力執法的理由。
附近商戶:屢教不改你不能暴力啊,不能暴力打,頭踩到水泥地下,那純粹要致人死,那不叫執法。
解說:在這次事件中,城管在執法程序上也存在諸多不規范之處。按照我國相關法律法規,城管執法時必須佩戴標識、表明身份,然而鄭媛媛在執法時卻身穿便裝,我們了解到這并非鄭媛媛的個人行為而是隊里的安排。
張琦(延安市城管監察支隊鳳凰大隊稽查一中隊 原中隊長):扮演個旁觀者說說,給我們也說點好的。
記者:便衣人員不表明自己的身份,在現場調解一下幫你們說說話?
張琦:因為扣小商小販的時候,群眾傾向他們說話,沒有人向我們說一句話,所以我們才會這樣。
解說:讓隊員假扮路人幫城管說話,用這種違法違規的手段去執法無疑是荒唐的,但也讓人感到有些可悲。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在很多人心中城管已經成了粗暴執法的代名詞,他們在街頭往往得不到公眾支持,延安城管在這次事件中的表現也再次加深著人們的這種印象。在許多人看來,城管和小販沖突的根源就在于城管執法往往不規范,甚至使用暴力,人們愿意相信如果城管能做到規范執法、文明執法,沖突就不會發生。然而,近期在廣州發生的另一起事件卻又讓人感到事情未必這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