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裝上寫著16G內存的手機買回家,顯示可用內存只有12G-13G,消費者質疑自己被騙。工商部門介紹,智能手機存儲容量標示表述不一、標稱容量與可使用容量不同,正成為手機行業新的投訴熱點。
一些消費者發現,廠商宣傳大存儲容量的手機,卻往往沒有足夠使用的空間。記者查詢一部16G的蘋果4S手機,真正可以使用的存儲空間只有13.5G;16G的三星Galaxy S4,實際能使用的空間也與標稱容量相差不小。
業內人士解釋稱,智能手機須預安裝系統和軟件,會占用一定的手機內存。一般情況下,廠商并非故意欺詐,但由于標注含混,確實有廠商安裝了過多的預存程序占用了存儲空間。
中國電子商會負責人介紹,很多存儲空間實際上是被操作系統和預裝軟件所占用。“通常情況下,設備制造商會標明某種設備能提供的最大空間,卻不管系統軟件要占用多大空間。”
北京市工商局經檢處負責人指出,存儲容量的大小是影響手機性能的主要因素,目前市場上智能手機的內存容量“短斤缺兩”、容量標志表述不統一不規范的現象普遍,損害消費者利益。該負責人建議,廠家應把手機實際存儲容量標注出來,使消費者對實際可用的容量一目了然。
據了解,目前我國對手機存儲容量情況,預裝系統究竟允許占多少范圍內的容量,都還沒有相關的國家標準及行業標準,無法進行權威檢測,因此“急需建立統一的行業標準、服務規范”。
北京市工商局和中消協建議,就盡快出臺針對手機內存容量標志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并制定標準中聽取消費者的意見,公示意見采納情況及理由,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據悉,三星、HTC、小米等15家企業已承諾,將通過官網、產品包裝或說明書,將硬件信息和可用空間明確標注。
實習生 楊白雪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