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愛心的收集與傳遞中,慈善機構如何在更加透明的機制中構建社會公信力?大地震后,中國公益慈善界不得不在民眾“愛心站隊”的尷尬中重新思考。
在愛心匯聚中,脆弱的生命通道,承載不了直接涌來的關愛。地震發生后,由于道路塌方以及社會車輛無序進入災區,通往震區的道路出現了“愛心大擁堵”,物資進不去,傷員出不來。面對災難,滿腔熱情中,如何理性、科學救災也是此次地震留下的一個思考。
敬畏生命,要讓逝者獲得安息,更要讓生者獲得慰藉。七級強震發生至今,在全國之力的救援中,地震災區已大部分恢復供電、供氣,商業網點和銀行網點也已逐步恢復營業,部分學生開始復課。在各色的臨時帳篷中,民眾的生活正漸漸恢復。
但是,地震發生一周之后,在從災區傳來的新聞報道中可知,一些居民仍然扯著一塊破布或塑料薄膜安身,部分鄉鎮受災民眾甚至仍露天而眠。
由于雅安地區雨季將至,“只遮太陽不遮雨”的臨時帳篷或能解受災民眾一時之困,終不是長久之計。隨著抗震救援逐漸過渡為災后重建,在大規模安置房建成以前的數月內,大量板房的需求將逐漸凸顯。
24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在部署安排蘆山抗震救災工作時要求,及時組織開展災害損失評估,科學編制災后重建規劃和方案,適時啟動災后重建工作。
如今,震區的災后恢復重建工作正逐步展開。當關切逐漸淡去,生活歸于平靜,面對漫長的家園重建,災區的“震后考題”其實才剛剛開始。 (闞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