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隱性權力,妻子獲得設計業務
顧湘陵另一種不那么“猖狂”的受賄方式,曾給衡陽檢察院辦案帶來困惑。
那就是,他的設計師妻子吳利君,利用他的隱性權力獲得的設計業務。
吳利君1987年畢業于同濟大學,進入長沙市規劃設計院當設計師,該院改制后,她升任院長助理、股東。一位長沙市規劃設計院員工介紹,吳利君“身體不是很好,是個很要強的女人,很少來上班,但每年能給設計院拉來幾百萬的業務。”
2002年3月,吳利君與另外兩名同事一起承包了一個建筑設計院的設計室。兩年之后,因承接對資質要求更高的業務,三人改承包另一個設計所。
檢方指控,吳利君利用顧湘陵職務之便,為自己的公司獲得設計業務。顧湘陵對在妻子的公司做業務的房地產項目進行關照、幫忙,所以二人構成共同受賄罪。
根據起訴書,大多數時候,是開發商得知吳利君做設計后,“主動”請她幫忙設計。有時則是顧湘陵帶吳利君一起參加某個飯局,席間他向開發商介紹,他妻子是搞設計的。
一次,一個樓盤的項目最初規劃方案在長沙市規劃局審批時未獲通過,后來開發商把設計業務轉給吳利君。最后,該項目在提高容積率等方面得到顧湘陵關照。
“很明顯,吳利君通過顧湘陵很容易獲得了設計業務,但我們只認定了18筆。”案件公訴人、衡陽市檢察院公訴局局長蔡藝說。“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知道這種情況,沒有丈夫的職務,業務不會給妻子做。但從法律對證據的要求上,就不能定罪。”
規劃設計界一位匿名人士認為,設計院利用關系獲得業務并不鮮見,但顧湘陵這種方式,“太直接了一點,直接到他老婆都在這里干活。理論上他應該回避,她不應該做這一行。”
關于這方面的問題,檢方共指控了18筆。一審法院最終認定吳利君公司的2筆業務來自于顧湘陵的職權。法院還認定吳利君收受一對情侶手表,構成共同受賄罪。
“保險箱又放不下了,就又去存銀行”
吳利君是顧湘陵第二任妻子。辦案人員介紹,為讓顧湘陵與前妻順利離婚,她從私房錢中拿出3萬補償其前妻。
據顧湘陵一位朋友介紹,顧的前妻是他大學同學,婚后生有一女。吳利君當時在長沙市規劃設計院工作。有一次,她被借調到長沙市建委短暫工作,與當時還只是建委一個科長的顧相識。
鄧開丁了解到吳利君“不簡單”。吳利君生于1964年,1983年參加全國高考,位列湖南省前60名,考的是同濟大學,學的給排水專業,回來后覺得專業冷門,馬上到湖南大學讀了建筑學在職研究生。
吳利君讀大學時就初展經濟頭腦。當時她發現上海的衣服比長沙便宜,暑假便從上海帶衣服回長沙賣。畢業后分到長沙市規劃設計院,自己在外面還攬業務。1990年代別人炒黃金,她也炒黃金,別人炒外匯,她也炒外匯。
兩人結婚時約定,錢全部歸吳利君管。
除大宗受賄,過年過節時,顧湘陵出去吃一次飯就可以收到十幾個紅包、信封,這些錢很快填滿了家里的保險柜。“有二三十萬以后,就拿去銀行存起來,過段時間又放不下了,又拿去存起來。”劉建成說。
2005年,為逃避計劃生育,吳利君去新西蘭生第二個孩子,之后一年多,她帶著孩子住在北京。
吳利君在北京時,仍能遙控指揮長沙,顧湘陵兩個星期去一趟北京,周五晚上去周日晚上回。每次從長沙的家里帶錢去北京存,最多一次帶了8萬。檢方認為,近幾年,顧湘陵有把財產從長沙轉移至北京的趨勢。
吳利君善于理財。不同賬戶的錢,被她根據不同的投資理念,分成穩定型、風險型,分別買股票、基金,投資等。她甚至雇人炒股。
吳利君先后用雙方父母、司機、保姆、親戚等七八個名字在銀行開戶。她還在香港匯豐銀行開戶存錢。
檢方指控,吳利君一共將5500余萬元存入他人名下和境外銀行,是掩飾、隱瞞顧湘陵的受賄所得和受賄所得收益,減少夫妻名下的家庭財產數額,因此她構成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一審法院認定吳利君5500余萬元轉移財產的事實,但認為顧湘陵給吳利君錢時,并沒有告知這是他受賄所得,所以吳利君不構成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